沈宁继续问道:“陛下,修建沿海卫所,您需要筹措多少银两?”
楚皇叹息道:“修建卫所、募兵、武器装备、物资补给,少说得用四五十万两白银。”
沈宁面露惊讶,“需要这么多?”
“是啊。”
楚皇无奈道:“不然朕何至于如此发愁?这还不算朕打算在卫所进行军屯,不然需要的更多。”
.......
三日后。
秋闱第一场考试终于结束。
沈平这几日除睡觉之外便是睡觉,真是睡的昏天黑的。
第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便是第二场,
秋闱第二场考试为论、判、诏诰表。
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与公文写作能力,虽然比较简单,但更贴近官场实际需求。
第一题是论一道,主要是围绕典故、儒学或治国理念命题,撰写一篇议论文,不需要八股格式,无需对仗。
第二题是判五道,这主要是杜撰五个的民事纠纷或者刑事案件,如邻里争田、盗窃、不孝诉讼等,让考生以撰写判词,需要引用条律判断案件的是非曲直,考察考生的律法常识与公正裁决能力。
第三题是诏、诰、表任选一种,撰写公文,诏是皇帝对全国发布的命令如赈灾诏;诰是皇帝对官员的任命或训诫如封官诰;表是官员向皇帝呈递的奏章如贺丰年表。
这需要考生严格按照公文的格式、用词等进行撰写,语句要庄重,礼仪要体现,文书要规范。
不过这要比四书义和经义简单许多。
沈平对于四书义和经义都是信手拈来,这第二场考试自然也不在话下。
论题非常简单,乃是“论民为邦本之道。”
沈平看着这题,都不禁有些想笑。
因为这道题竟然被崇志堂博士杜春芝给押对了。
在科举考试前几天。
杜春芝没干别的事情,每日翻来覆去就是让他们练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因为这句话是楚皇经常挂在嘴边的。
今年是科举改革第一场秋闱,往年又没考过这道题。
所以杜春芝笃定,今年秋闱肯定会有这题。
因为秋闱不单单是对考生们能力的考量,也是楚皇向天下释放信息的一种途径。
毕竟科举在楚国举世瞩目,考题自然也就备受议论。
楚皇也会借此表达他的治国理念,他想表达的便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他永远会将百姓放在心中。
沈平记得魏山所在的崇礼堂和崇志堂合班上课时。
杜春芝讲的《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便着重强调了这问题,当时他就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楚皇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今年秋闱最有可能考的一道题。
如今还真被他说中了。
------
大家点点催更。
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