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刚到刘宅门口,刘韪早已率领全家恭迎上来。
刘母着绛色深衣立于左侧,刘明则恭敬站在父母身后。
二十余名仆从分列甬道两侧。
早在前一天下午,刘韪便下令将宅院、走廊等处细细清扫过。
使得精心打扫的宅院纤尘不染,连廊柱上的漆色都映着发亮。
此刻望去,处处干净整洁,不见半分尘垢。
这份细致周到,让老者心中先添了几分好感——
显然,刘家是真心实意地敬他,既有面上的礼遇,更有骨子里的尊重。
刘韪上前三步,行标准揖礼,语气恭敬“欢迎青山先生,您大驾光临,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
老者脸上露出温和笑意,亦拱手回礼:“刘家主客气了。
老夫此番前来的用意,想来刘家主已然知晓。”
“已知晓。先生,请,进屋详谈。”
一行人随即移步正堂大厅。
落座时,刘韪特意将右侧主位让给老者,自己则坐在左侧客位。
要知三国时期主流尊卑观念以右为尊,刘韪身为一家之主,却甘愿居左,足见对老者的敬重绝非虚礼。
待管家福伯奉上香茗,老者轻抿一口后,正色道“老朽收徒向来严谨,今日需先考校令郎一二。
若能通过,方可正式拜师。”
刘韪闻言,略显忐忑说道“犬子年幼,若有答得不妥之处,还望先生海涵。”
他心中暗想,能得大儒垂青已是万幸,考校之事自是应当。
而李义山心中却另有一番思量:他此行正是要看看这个身负紫薇命格的孩子,究竟有何等过人之处。
刘韪将刘明引至老者身前,温声道“明儿,还不快拜见青山先生。”
刘明整了整衣冠,恭敬地行了一个标准的揖礼“小子刘明,拜见青山先生。”声音清朗,举止得体。
李义山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八岁的孩童,只见他:
剑眉斜飞入鬓,双目炯炯有神。
面容如玉般温润,却又不失英气。
身姿挺拔如松,自有一番气度。
刘明虽也悄悄观察着这位未来的师父,但始终保持着得体的仪态。
这般年纪就能做到不卑不亢,进退有度,让李义山心中暗自称奇。
“好一个俊秀少年!”李义山抚须微笑,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这般品貌气度,已远胜寻常孩童,更难得的是那份从容自若的气度,实属罕见。
李义山轻抚长须,正色道:“老夫设下三关考校于你。”
他伸出三根手指,徐徐道来“第一关,算术之道。老夫要看看你的逻辑推演与数理应用之能。”
稍作停顿,又竖起第二根手指“第二关,经义之辨。且看你能否通晓圣贤典籍的真义。”
最后,第三根手指竖起时,眼中精光一闪“第三关,问问你心中志向”
刘韪在一旁听得暗自心惊。
这三关考校,分明是要考出一个通晓数理、精通典籍、善谋能断的全才之资。
他不由为爱子捏了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