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大洋的皇命,如同一支无形的利箭,精准的射向了远在天竺洋上的大明舰队。
当燕王朱棣从信使手中接过那份命其即刻返航的圣旨时,他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回京?”
朱棣看着圣旨上那熟悉的、霸道无比的字迹,心中充满了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
按照皇太孙殿下之前的密令,他正准备派遣小股舰队,伪装成商船,继续向西,去探查那片名为“欧罗巴”的大陆的虚实。
可现在,父皇一道旨意,将他所有的计划,全部打乱。
“四爷,陛下这是何意?”身旁的副将张玉,同样一脸不解,“咱们刚在马六甲立下不世之功,正该乘胜追击,为何要在此刻返航?”
朱棣沉默不语,他将圣旨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最终,目光落在了那枚小小的,代表着东宫的印信上。
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能让父皇改变主意的,普天之下,只有一人。
看来,是那位坐镇京师的小侄儿,又有新的章程了。
想到这里,朱棣心中的那丝不满,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期待与敬畏的复杂情绪。
“传令下去,”朱棣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舰队主力休整待命,由靖海侯吴祯暂代指挥。本王,亲率三艘主力舰,即刻返航!”
……
与此同时,应天府。
马六甲大捷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京师。
当然,在官方的口径中,这场辉煌的胜利,被描述成了一次“皇家商队在海外遭遇强梁海盗袭击,奋起反击,并协助友邦平定叛乱”的正义之举。
至于那支来自泰西的舰队,则被巧妙的模糊成了“来历不明的巨股海匪”。
即便如此,这场胜利依旧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文武百官们,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大明帝国的触角,已经伸向了他们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遥远之地。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位深居东宫,极少露面的皇太孙殿下。
一时间,东宫的门槛,几乎要被前来道贺的官员们踏破。但所有人都被挡在了外面,得到的回复,只有一句:“殿下体弱,正在静养。”
越是神秘,就越是让人敬畏。
此刻,那位“正在静养”的皇太孙殿下,正带着一群人,站在京郊一处戒备森严的秘密工坊内。
这群人,正是当初投资了皇家海洋贸易总公司的江南巨贾们。
他们是被一纸密令,从温柔乡中,半强制性的“请”到京城来的。一路上,他们心中充满了忐忑与不安,以为是朝廷又要刮他们的油水。
然而,当他们走进这座工坊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说不出话来。
工坊的中央,数十台由钢铁铸就的庞然大物,正在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无数的纱锭,在这些机器的带动下,以一种肉眼几乎无法看清的速度,疯狂的转动着。
雪白的棉花,从一端被送入,而从另一端出来的,则是卷得整整齐齐、质地均匀的棉纱。
其效率,是人力纺车的百倍!千倍!
“诸位,”朱雄英站在一台巨大的蒸汽纺纱机前,声音不大,却清晰的盖过了机器的轰鸣,“这,就是本宫为你们准备的,征服世界的……炮弹!”
商人们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起来。
他们都是生意场上的老狐狸,只一眼,就看出了这东西背后那恐怖的利润!
如果说,之前的迅雷铳和蒸汽机,让他们感到了恐惧与敬畏。那么眼前这台能印出金山银海的机器,则彻底点燃了他们骨子里最原始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