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确实不乐观。
但很快朱棣紧锁的眉头就松开了。
他相信朱祁镇,哪怕是在这种困境之下,也肯定能力挽狂澜。
毕竟之前天幕可是说了,他长驱直入,到了漠北的最深处。
朱高煦可不会放过针对朱祁镇的机会。
“爹,你看看老大一家当了皇帝以后,民不聊生啊,要不然怎么会爆发这么大的叛乱!”
朱高煦的话,让朱棣内心有些害怕。
可按照朱祁镇的表现来看,大明不该如此。
这到底怎么回事?
明明先前是一副盛世的模样,转眼间就感觉马上要亡国了。
朱棣带着好奇,继续看向天幕。
【随行的人数是极其庞大的,其中直接带上朝中几乎所有的文臣,一同前往,当然有名有姓的武将也很多,内阁首辅曹鼐,兵部尚书邝埜.....武将方面带的人也不少,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
“带这么多文官干嘛?”
这次不是朱棣,而是朱高炽有些疑惑。
这些天幕的话,他全部听到耳中,可为什么处处透着诡异。
【但即便是那么多有名有姓的大臣一同前往,最终明军的决策人,居然是朱祁镇身边的太监王振,而且此次出征,非常的仓储,导致粮草物质都非常的不充足!】
【不巧的是,当日天降大雨,导致行军困难,士气低落,明军目的地是非常远的大同镇!
为什么明英宗要前往大同?因为有军报传来,瓦剌大军偷袭大同导致全军覆灭,总兵官朱冕阵亡,都督石亨单骑逃出!】
【朱祁镇就感觉非常的奇怪,因为在正统年间的第二次北伐,他授意石亨在丰州滩设立军户所,目的就是预防大同北边受到敌人的攻击,而这次蒙古人的进攻丰州滩没有预警,直接就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大同的惨败有些不可思议!
但无论怎么说,大同就是打了败仗,一地的尸体,战况极其的惨烈,于是在明军抵达大同以后,太监王振害怕了,他劝朱祁镇撤军回京,而朱祁镇也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大明的军队居然因为害怕,直接撤军了!】
【朱祁镇在害怕什么?无论他害怕什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他选择了撤兵!】
“撤兵?这种时候为什么要撤兵?”
朱棣意识到有些不对劲。
既然已经来到了前线,为何要撤退,瓦剌不过就是两万人,有什么可退的。
这一退,将来大明的国威将不复存在了。
虽然这不是朱祁镇的想法,可未免他也太相信王振这个太监了。
这本身就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
他就不明白了。
这样的朱祁镇跟之前说的那个英明神武的重孙到底是不是一个人。
做事情完全不考虑后果的吗?
朱棣心中有怒火却无处宣泄,他看向满脸无所谓的朱高炽,骂道:“看看你的孙子,这懦弱是不是都跟你学的。”
【回京的途中,王振却提议绕道而行,原因居然是他想要在家乡父老面前好好的炫耀一番,而朱祁镇居然也选择了同意!】
看到这里,朱棣其实已经意识到情况有些危急。
但还是自我安慰道:没事没事,只是绕道而已,没什么影响的。
【可这时候,意外再次发生了,又是王振觉得大军会踩到自己家乡的庄稼,于是想着申请原路返回,不得让大军踩踏麦子,最后朱祁镇还是答应了,他完全没有留意,身后瓦剌的骑兵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