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用《论语》!
叶昀的思维在五倍悟性的加持下,快若闪电。
他将《论语》中的经典篇章,与剑招意境,逐一对应印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为剑法总纲!
剑道同学问,贵在温故知新,日日勤勉,方能于平凡中见真章!”
笔下第一路剑招,并非固定套路,而是一种练习之法。
招式平平无奇,正是华山基础剑法,心法却要求练剑者在每一次挥剑时,体悟学问带来的喜悦。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为守式!
剑不出鞘,先问己心!此剑非为伤人,而是自省!
剑光化幕,守御己身,对手的每一次攻击,都是对自身德行的一次拷问!”
第二路剑招,化为一套精妙绝伦的守御剑法。
剑意内敛,守得滴水不漏,核心不是防御,而是反思。
“‘君子不器’,此为变式!君子不应拘泥于一形一物,剑法亦然!
剑无常势,水无常形,或为剑,或为鞭,或为刀,随心而动,破尽万法!”
叶昀甚至将《独孤九剑》中“破剑式”的理念,简化后融入其中。
这一招,要求使用者跳出剑的束缚,达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
……
他一口气,从《论语》中择出十二篇经典,将其感悟,与十二路剑招一一对应。
学而、为政、八佾、里仁……
十二路剑招,十二种人生感悟。
他甚至在秘籍最后,留下一套完整的修行法门。
要求修炼者,每日回顾一篇《论语》文章,便配合练习对应的剑招。
直至将这十二种感悟,彻底融入自身的思维与肌肉,成为行事准则。
当能做到剑招起、感悟生时,此剑法,方为大成!
届时,出剑之时,无需催动内力,剑意之中,便自带一股堂堂正正、令人心折的浩然之气!
这,便是剑意的“附魔”!
当最后一笔落下,叶昀看着眼前被他重新命名为《浩然之剑》的剑谱,自己都感到心神激荡。
这已不是单纯的武功。
这是一条通往“知行合一”的修行之路!
其本质,是剑意的养成!
叶昀自问,若非自己习得《独孤九剑》并已至小成。
若非有这逆天的五倍悟性,绝无可能写出这样一本直指武道本心的剑谱。
这本《浩然之剑》,说要求低,也确实低。
一个普通人,哪怕悟性不高,只要能静心读书练剑。
持之以恒,终能有所成就,成为真正的谦谦君子。
但说它高,也确实高。这本秘籍,对心性的要求,高到了极致!
首先,要爱读书,能静心。其次,要爱剑,有恒心。
最后,也是最难的,要知行合一,严于律己!
“老岳啊老岳,我倒是很想看看,你看到这本剑谱时,会是什么表情?”
叶昀笑了笑,将墨迹吹干,小心翼翼地收好剑谱。
他推开门,夜色已深。岳灵珊想必早已回房歇息。
叶昀身形一晃,鬼魅般潜入守拙居的主屋。
岳不群和宁中则的房间内,陈设简单。
他径直走到那张圆形木桌旁,将崭新的《浩然之剑》秘籍,不偏不倚地放在了桌子正中央。
做完这一切,他没有停留,转身离去,不带走一丝声响。
回到自己的房间,叶昀内心一片空明。
华山之事,他能做的,都做了。
剩下的,看他们自己的造化。而自己,也该去走自己的路了。
系统的任务:三年内突破先天之境,并初步扭转此方世界武道衰落之局面。
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心头。
闭门造车,终究走不远。
他需要入世,去寻找那些失落的传承,去见识这个时代真正的风云。
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术》?叶昀想了想,放弃了。
《雪山飞狐》背景模糊,天底下雪山何其多?
长白山天池可能性最大,但终究是大海捞针。
他的脑海中,反而浮现出另一道身影。
一个大和尚的身影。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但有些路,再难,也必须去走。
叶昀简单收拾行囊,将青冥剑重新背上。
他走到桌前,提笔写下一封简短信,压在茶杯下。
“孩儿欲游历江湖,见识天下风物,以证所学。归期未定,爹娘勿念。”
做完这一切,他最后看了一眼这间生活了十八年的屋子,再无留恋。
推开窗,身影如同一片落叶,悄然融入华山深沉的夜色。
朝着西南方的蜀地,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