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谁家的灯先亮(1 / 2)

独居老人突发心梗,门前那盏半死不活的路灯,竟在凌晨时分自动亮起,还以一种诡异的频率闪烁,打出了清晰的摩斯求救信号!

救护车闻讯赶到时,发现整条漆黑的巷子灯火通明,仿佛一条光带,精准地将他们引向了急救地点。

事后电工反复检查,却查不出任何原因,只能挠着头,嘟囔着一句“老线路,怪得很”,便匆匆离去。

楚牧之站在人群外,听着这些神乎其神的议论,插在口袋里的手指却在无意识地摩挲着自己的袖口。

那里,衣料的纤维下,还残留着一道浅浅的牙印,是小黑最后一次调皮时留下的痕迹。

那触感,依旧清晰如昨。

一周的时间,足够让城市的喧嚣冲淡一切,却冲不淡楚牧之心中那片凝固的阴影。

当苏晚晴将一张新的城市地图铺在他面前时,那股熟悉的、混杂着金属与尘土气息的压迫感再次袭来。

地图上,六个红圈醒目地分布在城市边缘,全都是些被遗忘的角落——老旧的社区,废弃的厂房,无人问津的巷道。

“这是最新的报告,”苏晚晴的声音冷静而克制,但指尖的微颤出卖了她的情绪,“六个区域,在过去一周内,陆续出现了‘非技术性照明稳定’现象。简单说,就是那些早就该报废的老灯,自己亮了,而且亮得很稳,查不出任何电力逻辑。”

她的手指划过地图,最终停在其中一个红圈上,那正是城西老楼区。

“你看这里的光脉走向,”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更低,“和……和小黑最后的巡线轨迹,几乎完全重合。”

楚牧之的目光死死钉在那个红点上,仿佛要将薄薄的纸张洞穿。

空气在瞬间变得粘稠,他沉默了很久,久到苏晚晴以为他不会再开口。

“林知夏……”他终于出声,嗓音干涩得像是被砂纸磨过,“她最近,还记录数据吗?”

苏晚晴摇了摇头,眼神复杂地看着他:“她说,现在不用记了。”

“为什么?”

“她说,‘光会自己说话’。”

从那天起,楚牧之改变了生活轨迹。

他开始每天散步,却不再走宽阔的马路,而是绕着远路,一头扎进那些被城市发展抛弃的毛细血管里。

他穿过昏暗的老巷,走过墙皮剥落的旧楼,路过锈迹斑斑的废弃岗亭。

他不再抬头看灯是否亮着,而是竖起耳朵听。

听那些夹杂在麻将声中的抱怨:“见鬼了,我家门口那灯又自己亮了,晃得人睡不着!”

听那些孩子们放学后的清脆童谣:“路灯公公,路灯公公,谢谢你等我回家!”

他像一个孤独的拾荒者,在城市的光影废墟中,搜寻着那个逝去伙伴留下的最后回响。

某个深夜,他在一座荒废的桥洞下,发现了一盏几乎被藤蔓吞噬的路灯。

灯罩布满蛛网,底座锈迹斑斑,但就在那锈蚀的金属上,竟缠着半截崭新的红绳,打着一个精巧的结。

那手法,像是一个笨拙却充满爱意的修补。

楚牧之蹲下身,伸出手,指尖在触碰到那红绳的瞬间,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他轻轻抚过那个绳结,仿佛能感受到打结之人留下的温度。

这不是偶然。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

狂风卷着豆大的雨点,狠狠砸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