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谁在接住那束光(1 / 2)

那束光,真的离开了自己。

它不再固执地守着楚牧之的老宅窗台,而是像一滴融入大海的水,悄然无声地,将所有的温柔与信赖,稳稳地落在了那个叫林知夏的女孩肩头。

楚牧之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然后又缓缓松开。

那是一种混合着失落、欣慰与释然的复杂感觉。

他不是失去了什么,而是亲眼见证了一场传承。

这一切的开端,不过是几天前6号房搬来了一个新人。

林知夏,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有些文弱的女孩,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悄无声息地住进了巷尾那间空置许久的老屋。

她就像投入湖面的一粒沙,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直到第二天傍晚,她踩着一张小板凳,用一截旧铁丝,默默地将门前那盏被风吹得摇摇欲坠的灯罩重新固定好,又撕下自己帆布包上的布条,仔细缠紧了灯座上锈迹斑斑的接口。

她的动作很慢,很专注,仿佛在修复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当晚,那盏灯亮得前所未有的安稳。

柔和的光晕穿过夜色,第一次没有固执地朝向楚牧之的窗户,而是轻轻扫过他窗前的地面,像一个初次登门的孩子,拘谨而礼貌地打着招呼。

盘踞在墙头的小黑,那双在暗夜里亮得像绿宝石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林知夏的窗户,看了整整一夜。

它尾巴尖那一点微弱的光芒,时明时灭,像是在进行一场无人能懂的评估。

平静很快被打破。

社区的微信群在一夜之间彻底炸了锅。

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被疯狂转发,照片里,6号房的窗户上,灯光映出一个飘忽不定的人形轮廓。

“鬼影灯!”、“新来的住户有问题!”、“那地方本来就不干净!”……恐惧和恶意在小小的手机屏幕里迅速发酵。

几个喝多了酒的年轻人,借着酒劲和起哄,半夜三更跑到6号房门口“探灵”。

他们没敢敲门,却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了那盏被林知夏修好的灯上。

石块砸碎了玻璃罩,木棍敲弯了灯管,伴随着一阵哄笑,那片刚刚稳定下来的光,熄灭了。

第二天清晨,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整条巷子,从巷头到巷尾,所有的老式路灯,在一瞬间集体陷入了黑暗。

无论居民怎么拨弄开关,甚至连楼道里的应急照明都毫无反应。

电工师傅满头大汗地检查了一上午,线路、电表、保险丝,一切正常。

电力公司也派人来了,得出的结论更是让人匪夷所思:“主电网供电正常,问题不在我们。”

整条巷子,仿佛被一个巨大的透明罩子隔绝,成了一座光的孤岛。

楚牧之站在窗前,看着邻居们焦躁不安的脸,他知道这绝不是普通的故障。

这是抗议,是警告,是整条巷子的光,在为它们那个新结识的、被欺负了的朋友,集体罢工了。

他体内的力量开始涌动,几乎就要推门而出。

一只手却轻轻搭在了他的肩膀上,是苏晚晴。

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别去。你现在出手,就像一个总怕孩子摔倒的父亲,那束光就永远也长不大。”

楚牧之的脚步,就这么定在了原地。

所有人都以为6号房的那个新住户会报警,或者至少会在群里抱怨几句。

可林知夏什么都没做。

她甚至没有出门查看。

直到天彻底黑透,巷子里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人们只能靠手机屏幕那点微光照明时,6号房的门才“吱呀”一声打开了。

林知夏提着一盏充电手电,蹲在了那根被砸坏的灯柱旁。

她没有去理会那些扭曲的金属,而是用一把小刷子,一点点扫开碎裂的玻璃碴,然后拿出宽大的透明胶带,像一个外科医生做缝合手术一样,小心翼翼地将破碎的灯罩一点点重新粘贴起来。

她的动作依旧很慢,嘴里还哼着一首谁也听不懂的童谣,调子简单而古老。

巷子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她轻柔的哼唱声在回荡。

唱到第三遍的时候,一道黑影从墙头一跃而下,悄无声息地落在她身边。

是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