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它的平和 > 第2025章 年9月3日

第2025章 年9月3日(1 / 1)

秋天的太阳出来得晚,六点半的时候,小区里的老槐树还浸在一层薄薄的雾里。李大爷搬开小卖部的卷闸门,“哗啦”一声响,惊飞了树桠上蹲着的麻雀。他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伸手摸了摸玻璃柜台,昨晚下过小雨,柜面上沾了点潮气,他从围裙口袋里掏出块洗得发白的蓝布,顺着柜台边慢慢擦。柜台里摆着些零碎玩意儿,玻璃罐里装着橘子糖和水果硬糖,罐口用塑料皮筋扎着透明塑料袋,旁边是成排的矿泉水和可乐,最底下一层压着几包没拆封的纸巾。小卖部就一间屋,十来个平方,墙面上贴着张泛黄的挂历,还是前年的,画着大红的福字,边角卷了边,李大爷总说还能看,不用换。

“李大爷,来两包子,一杯豆浆。”门口传来清脆的声音,林晓裹着件灰色的冲锋衣,头发有点乱,显然是刚从被窝里爬起来。她是三个月前租的小区里的房子,刚毕业,在附近找工作,每天早上都来这儿买早餐。李大爷应了声,从保温桶里拿出两个肉包,又倒了杯热豆浆,用塑料袋套好递过去:“慢点儿喝,烫。”林晓接过,咬了一大口包子,含糊地说:“谢啦李大爷,今天面试,得赶早。”李大爷点点头,看着她跑远的背影,直到拐进小区大门才收回目光。

八点多的时候,小区里渐渐热闹起来。张阿姨提着菜篮子过来,要买袋酱油:“李大爷,你这酱油还是老价钱啊?楼下超市都涨了五毛了。”李大爷一边找钱一边说:“就这点儿生意,涨啥价。”张阿姨接过零钱,往柜台里瞟了一眼,瞥见最里面摆着个旧相框,框里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笑得一脸灿烂。她叹了口气:“国庆你儿子没打电话来?”李大爷擦柜台的手顿了顿,声音低了点:“打了,说工地上忙,回不来。”张阿姨“哦”了一声,没再多问,提着酱油走了。

林晓下午的时候又过来了,这次没买东西,只是靠着门框站着,脸色不太好。李大爷看她那样,从柜台里拿出块桃酥递过去:“吃点?刚进的,甜。”林晓接过,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半天说:“李大爷,面试又黄了。”李大爷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掏出旱烟袋,却没点,只是摩挲着烟杆:“别急,我家小子当年刚出去的时候,也找了半个月工作,最后才进了工地。”林晓抬起头,看着柜台里的相框:“那是您儿子?”“嗯,叫柱子,今年三十五了。”李大爷笑了笑,眼里却有点空,“十年前出去的,说要挣够钱就回来,开个大点的店。”

从那以后,林晓常来小卖部待着。有时候帮李大爷理理货架,有时候就坐在小马扎上陪他聊天。李大爷话不多,但林晓问什么他都愿意说。他说柱子小时候特别皮,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有一次把邻居家的菜地踩了,他拿着扫帚追了半条街,柱子跑累了,蹲在地上哭,说长大了要挣好多钱,让他再也不用种地。他说柱子第一次出门的时候,背着个大帆布包,里面塞着他烙的饼,走到村口又回头,说:“爸,等我回来,咱把小卖部扩大点。”

林晓找工作的事还是没着落。有一次她去面试,路上自行车链掉了,急得满头大汗,正好遇到李大爷推着三轮车去进货。李大爷二话不说,让她坐上车,蹬着三轮车把她送到面试的地方,还塞给她一块干净的手帕:“擦擦汗,别紧张。”那天面试还是没成,但林晓回来的时候,买了个西瓜,切了一半给李大爷。两人坐在门口,就着西瓜聊天,晚风带着槐花香吹过来,很舒服。

十月底的时候,小区里要装新的快递柜。施工队来的时候,不小心把小卖部的招牌碰掉了,木板裂了个缝。李大爷看着裂了的招牌,有点心疼,那是柱子走之前亲手做的,上面用红漆写着“老李小卖部”。林晓看他难受,说:“李大爷,我帮您修修吧,我爸以前是木工,我跟着学过一点。”她找了块砂纸,把裂开的地方磨平,又找了点胶水粘好,最后用红漆重新描了字。虽然不如原来的工整,但看着也精神。李大爷看着修好的招牌,眼眶有点红:“谢谢你啊,小林。”

十一月初,下了第一场雪。林晓早上起来,发现小卖部的门还没开,有点担心,就过去敲门。敲了好一会儿,李大爷才慢悠悠地开了门,脸色不太好。“李大爷,您怎么了?”林晓问。李大爷咳嗽了两声:“没事,有点感冒。”林晓摸了摸他的额头,有点烫:“都发烧了,还说没事。”她赶紧跑回自己的出租屋,拿了体温计和感冒药,又烧了壶热水,看着李大爷把药吃了。那天她没去找工作,就在小卖部里守着,帮着卖东西,给李大爷端水递药。李大爷靠在里屋的床上,看着林晓忙碌的身影,心里暖烘烘的,好像柱子就在身边一样。

下午的时候,张阿姨来买盐,看到林晓在忙,问:“李大爷呢?”“感冒了,在里屋躺着。”林晓说。张阿姨叹了口气:“这老头子,就是犟,不舒服也不说。”她放下盐钱,又从口袋里掏出个热水袋:“给李大爷用,我家还有一个。”林晓接过热水袋,心里挺感动。小区里的人都知道李大爷不容易,平时也都愿意帮衬着。王师傅是小区里的电工,上次小卖部的灯坏了,他二话不说就来修了;楼下的小超市老板,有时候会给李大爷送点新鲜的蔬菜;就连门口的保安大叔,晚上都会多帮着看几眼小卖部。

晚上的时候,李大爷的烧退了点。他起来坐在门口,看着外面的雪,说:“小林,你要是不嫌弃,以后就常来这儿吃饭吧,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林晓点点头,眼睛有点湿:“好啊,李大爷,我做饭也挺好吃的,以后我做给您吃。”从那以后,林晓经常在小卖部做饭。她会买新鲜的菜,炒两个简单的菜,和李大爷一起吃。有时候是番茄炒蛋,有时候是青椒土豆丝,虽然简单,但两人吃得都很开心。

十二月初,林晓终于找到了工作,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助理。她第一天上班的时候,特意穿了件新衣服,来小卖部和李大爷分享。李大爷看着她高兴的样子,比自己中了奖还开心,从柜台里拿出一块巧克力:“奖励你的,柱子小时候最喜欢吃这个。”林晓接过巧克力,心里甜甜的。那天她下班回来,买了只鸡,炖了鸡汤,和李大爷一起喝。鸡汤炖得很香,冒着热气,两人边喝边聊,李大爷说:“以后好好干,肯定有出息。”林晓点点头:“嗯,等我挣了钱,就帮您把小卖部扩大点,像柱子说的那样。”李大爷笑了,眼里闪着光。

元旦的时候,小区里搞联欢。大家都劝李大爷表演个节目,李大爷推辞不过,就唱了首《东方红》。他的嗓子有点沙哑,但唱得很认真,小区里的人都跟着一起唱。林晓站在人群里,看着李大爷的背影,觉得特别踏实。联欢结束后,李大爷收到了一个快递,是柱子寄来的。他小心翼翼地拆开,里面是件羽绒服,还有一封信。信上写着:“爸,对不起,今年又回不去了。工地上最近忙,老板说春节可能能放假。这件羽绒服您穿上,别冻着。我挣的钱差不多够了,等春节回去,咱就把小卖部扩大。”李大爷拿着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手有点抖。林晓看着他,笑着说:“您看,我说吧,柱子肯定会回来的。”

春节越来越近了,小区里的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挂灯笼。李大爷也买了红纸,让林晓帮他写春联。林晓的字写得不错,写了“福满家门”和“万事如意”。李大爷把春联贴在小卖部的门上,看着红红的春联,心里充满了期待。他每天都要看看日历,数着柱子回来的日子。林晓也帮着收拾里屋,把柱子的床铺好,换了新的床单被罩。

腊月二十八那天,柱子打电话来,说工地临时有急事,春节还是回不来。李大爷拿着电话,半天没说话,最后只说:“没事,你注意安全,别太累了。”挂了电话,他坐在小马扎上,看着门口的春联,有点失落。林晓看他难受,说:“李大爷,别难过,今年我陪您过年。”她买了好多年货,有鱼有肉,还有水果和糖果。除夕夜,两人坐在小卖部里,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虽然简单,但很热闹。零点的时候,外面放起了烟花,很漂亮。李大爷看着烟花,突然说:“小林,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这年不知道怎么过。”林晓摇摇头:“该谢谢您才对,要是没有您,我刚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有多难。”

大年初一早上,有人敲门。李大爷以为是邻居来拜年,开门一看,愣住了——柱子站在门口,背着个大帆布包,笑得一脸灿烂,和相框里的样子一样。“爸,我回来了。”柱子说。李大爷半天没反应过来,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他走过去,拍了拍柱子的肩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林晓也很高兴,忙着给柱子倒水。柱子说,他其实早就请假了,故意打电话说不回来,想给李大爷一个惊喜。他还带了好多东西,有给李大爷的新帽子,有给林晓的围巾。

接下来的几天,柱子忙着和李大爷商量扩大小卖部的事。他们找了施工队,把旁边的小仓库也租了下来,打通了,小卖部一下子大了不少。柱子买了新的货架和冰柜,进了更多的商品,有新鲜的水果、蔬菜,还有各种零食和日用品。林晓也帮着整理货架,贴价格标签。小区里的人都来道贺,说以后买东西更方便了。

三月的时候,新的小卖部正式开业了。招牌换成了新的,用霓虹灯写着“老李便民店”,晚上亮起来的时候,特别显眼。开业那天,小区里的人都来捧场,张阿姨买了袋米,王师傅买了瓶酒,保安大叔买了包烟。李大爷站在门口,看着热闹的场面,又看了看身边的柱子和林晓,笑得合不拢嘴。

后来,林晓在公司做得越来越好,升了职,涨了工资。她还是经常来小卖部,有时候帮着卖东西,有时候就陪着李大爷聊天。柱子也在小区里找了个女朋友,是做护士的,人很温柔,经常来帮着打理小卖部。第二年春天,柱子和女朋友结婚了,婚礼就在小区里办的,很热闹。李大爷看着儿子成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有一次,林晓和李大爷坐在门口的槐树下聊天。林晓说:“李大爷,您说当年柱子出去的时候,您有没有想过他不会回来?”李大爷摸了摸旱烟袋,笑了:“想过,但我总觉得,他说过要回来,就一定会回来。有些东西,你以为没有了,其实只是在路上而已。”林晓点点头,看着远处的夕阳,觉得这句话特别有道理。她想起自己刚毕业的时候,找不到工作,以为自己要一直迷茫下去,可后来还是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李大爷等了柱子十年,以为他可能不会回来,可最后柱子还是回来了,还实现了当年的承诺。

风一吹,槐花开了,落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雪。小卖部里传来柱子和女朋友的笑声,还有顾客的说话声,很热闹。李大爷坐在小马扎上,眯着眼睛晒太阳,脸上满是平和的笑容。林晓看着这一切,觉得生活真好,那些你以为遥不可及的东西,那些你以为不会到来的希望,其实都在慢慢靠近,只是需要一点耐心,一点等待。就像春天总会来,花开总会结果,你以为没有的,可能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