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它的平和 > 第2025章 年9月2日

第2025章 年9月2日(1 / 1)

陈晚秋推开“晚来书坊”的木门时,挂在门楣上的铜铃叮铃响了一声,惊飞了落在窗台上啄食面包屑的麻雀。清晨六点半的阳光斜斜地切进来,落在靠窗第三张木桌上,把桌面的木纹照得一清二楚——那是去年冬天她自己打磨上蜡的,现在摸上去还带着温润的质感。她放下肩上的帆布包,先去里间拧开了豆浆机的开关,黄豆和清水在玻璃缸里转起来,发出嗡嗡的轻响,混着窗外早点铺蒸包子的热气,把小书店的冷清驱散了大半。

她蹲下来整理昨天被翻乱的社科类书架,指尖划过一本《平凡的世界》,书脊上还留着淡淡的指印。想起三年前的今天,她也是这样蹲在地上,不过那时候是在收拾打包箱,准备从上海的出租屋里搬出来。那时候她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天天加班到深夜,最忙的时候连续一个月没见过早上的太阳,直到有天加班回家路上,在地铁站台差点晕过去,被好心人扶着坐下时,她摸出手机看到母亲发来的微信:“家里的桂花开了,你爸说要是累了就回来吧。”那天她在地铁站哭了很久,第二天就递了辞职信,把攒了五年的积蓄都取出来,回了这座南方小城,盘下了这个三十平米的老铺面。

“晚秋啊,今天开门够早的。”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陈晚秋抬头就看见张大爷背着帆布挎包走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桶。张大爷是书店的常客,退休前是中学语文老师,每天早上都来这儿读报纸,雷打不动。“张大爷早,”她直起腰笑着递过一杯刚泡好的菊花茶,“今天怎么没带报纸?”张大爷把保温桶放在桌上,拉开拉链露出里面的小咸菜和白粥:“昨天的还没看完呢,先过来蹭你这口茶。”他坐进靠窗的老位置,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忽然说:“对了,昨天我孙子来,说你们年轻人现在都爱读那种网络小说?我看你架上好像没多少。”陈晚秋蹲下来继续理书:“进了几本,在最里面那排,不过看的人不多,大多还是来借散文和老书的。”张大爷点点头:“也是,好文字还是得慢慢品,就像你这茶,得等它泡开了才有味道。”

豆浆机“嘀”地响了一声,陈晚秋去倒豆浆,刚端起碗,就听见铜铃又响了。门口探进来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小姑娘,背着沉甸甸的书包,额头上还挂着汗珠:“晚秋姐,我来取昨天借的《小王子》。”是隔壁中学的学生林晓,今年读初三,每天早上上学前都来借本书,放学再还回来。陈晚秋从柜台下拿出书递过去,又塞给她一块刚从家里带来的桂花糕:“慢点跑,别迟到了。”林晓接过书和糕,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临出门还回头喊:“明天我要借《城南旧事》!”

送走林晓,陈晚秋端着豆浆坐在张大爷对面,就着他带来的咸菜喝了起来。张大爷翻着昨天的报纸,忽然指着一则新闻说:“你看,这说的是以前咱们这儿的老纺织厂,要改成文创园了。”陈晚秋凑过去看,照片上的纺织厂大门还是她小时候见过的样子,红砖墙爬满了爬山虎。“记得我小时候,我妈就在这儿上班,每天下班都给我带。”她咬了一口桂花糕,甜香里带着点怀旧的味道。张大爷放下报纸:“你妈要是还在,肯定为你现在的日子高兴。”陈晚秋点点头,眼眶有点热。母亲是两年前走的,肺癌晚期,走的时候还惦记着她的书店,拉着她的手说:“晚秋啊,妈知道你回来不是认输,是想过踏实日子,以后不管遇到啥,都别慌。”

正说着,铜铃又响了,进来一个穿米色风衣的女人,手里拿着一本卷边的《围城》:“老板,这本书我看完了,来还。”是王姐,一个做设计的自由职业者,每个周末都来书店待一下午。陈晚秋接过书,发现扉页上多了几行小字批注,娟秀的字迹写着:“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可日子本就是柴米油盐的踏实。”她抬头冲王姐笑:“写得真好,我能留着吗?”王姐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当然可以,要是能给别人一点启发,也算是这书的缘分。”王姐没立刻走,而是走到散文架前翻了起来,忽然问:“晚秋,你这儿有关于烘焙的书吗?我最近想学着做蛋糕,给我女儿过生日。”陈晚秋眼睛一亮:“有啊,我上周刚进了一本《家常烘焙大全》,在生活类那排,我给你拿。”

等陈晚秋把书找出来,王姐翻了几页就高兴地说:“就是这本!多少钱?”付完钱,王姐又说:“对了,下周六我女儿生日,我做了蛋糕送你一块过来?”陈晚秋连忙答应:“好啊,那我提前谢谢王姐了。”看着王姐离开的背影,张大爷笑着说:“你这书店啊,不光是卖书,更像是个熟人茶馆。”陈晚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菊花茶的清苦里带着回甘:“我妈以前就说,做生意先做人,来的都是朋友。”

上午十点多,太阳升到了头顶,书店里渐渐热闹起来。有带着孩子来选绘本的年轻妈妈,有来借专业书的大学生,还有像张大爷一样来蹭空调看报纸的老人。陈晚秋忙着找书、登记、收钱,额头上冒了点汗,刚想擦一把,就看见门口站着一个穿校服的男孩,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零钱,局促地低着头。“小朋友,想买书吗?”她走过去轻声问。男孩抬起头,眼睛有点红:“我、我想买一本《唐诗三百首》,老师说要背的,可是我钱不够……”陈晚秋接过他手里的钱数了数,还差五块。她蹲下来摸了摸男孩的头:“没关系,这本书姐姐先借给你,等你有零花钱了再还我,好不好?”男孩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吗?谢谢姐姐!”他接过书,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蹦蹦跳跳地跑了出去,跑了几步又回头喊:“我叫李明,下周一定把钱送来!”陈晚秋看着他的背影,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为了一本想要的书攒了很久的零花钱。

中午的时候,张大爷回家吃饭了,书店里稍微清静了点。陈晚秋热了点早上剩下的粥,刚吃了两口,就听见外面有人喊:“晚秋!晚秋在家吗?”是隔壁卖水果的李婶,提着一个塑料袋走进来,里面装着刚摘的橘子。“李婶,怎么了?”陈晚秋接过塑料袋,橘子还带着新鲜的露水。“没什么,刚从果园摘的橘子,给你送点尝尝。”李婶坐在椅子上喘了口气,“对了,你爸昨天来我这儿买苹果,说他最近腰不好,你有空多回家看看。”陈晚秋心里一紧:“我知道了,今晚就回去。”李婶点点头,又说:“你那书店的灯,昨天晚上是不是坏了?我路过的时候看见里面黑乎乎的。”陈晚秋拍了拍脑袋:“可不是嘛,昨天关店的时候发现客厅的灯不亮了,还没来得及修。”李婶立刻说:“让我家老周给你修,他以前是电工,这点小事儿包在他身上。”不等陈晚秋推辞,李婶已经掏出手机给老伴打电话了。

下午两点多,李婶的老伴周叔拿着工具箱来了,三下五除二就把灯修好了。陈晚秋想给他钱,周叔摆摆手:“邻里邻居的,谈钱就见外了。”临走的时候,周叔还说:“以后家里有啥活儿,尽管跟我说,别客气。”陈晚秋送他到门口,看着他走进隔壁的水果铺,心里暖烘烘的。她回到书店,把李婶送的橘子剥了几个,放在盘子里摆在柜台上,供来的顾客随便吃。

三点左右,林晓放学了,背着书包跑进来还《小王子》:“晚秋姐,这本书真好看,我最喜欢狐狸说的那句‘你驯养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陈晚秋笑着说:“那明天给你拿《城南旧事》,里面的小英子也很可爱。”林晓点点头,刚想走,忽然看见柜台上的橘子:“哇,橘子!好甜啊!”陈晚秋递了一个给她:“喜欢就多吃两个。”林晓剥着橘子,忽然说:“晚秋姐,我妈妈说周末要请你去我家吃饭,她做的鱼特别好吃。”陈晚秋心里一暖:“好啊,那我周末带本书给你当礼物。”

傍晚的时候,书店里的人渐渐少了。陈晚秋整理着今天的账目,忽然听见铜铃响了,抬头一看,是早上那个叫李明的小男孩,手里攥着五块钱,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姐姐,我把钱送来了!”他把钱递过来,脸上满是认真。陈晚秋接过钱,摸了摸他的头:“真守信用,这个橘子送给你。”李明接过橘子,高兴地说:“谢谢姐姐!我下次还来买书记!”看着他跑出去的背影,陈晚秋忍不住笑了。

天黑下来的时候,陈晚秋开始收拾书店,把椅子摆回原位,把散落的书放回书架,把柜台上的橘子皮倒进垃圾桶。刚收拾完,手机响了,是父亲打来的:“晚秋啊,回来吃饭吗?我炖了鸡汤。”陈晚秋拿起帆布包:“回,我马上就到。”她锁上书店的门,铜铃又叮铃响了一声。街上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照在石板路上,映出她的影子。路边的早点铺已经开始收拾东西,水果铺的李婶正和顾客讨价还价,远处传来广场舞的音乐,热闹又安稳。

走到父亲家楼下,就看见父亲站在单元门口等她,手里还拿着一件外套:“晚上冷,穿上。”陈晚秋接过外套穿上,挽着父亲的胳膊上楼。家里的鸡汤冒着热气,桌子上摆着她爱吃的青菜和豆腐。父亲坐在对面,看着她喝汤,忽然说:“昨天我去你书店了,看见很多人来借书,你把书店打理得真好。”陈晚秋抬起头:“还不是您和我妈教得好。”父亲笑了笑,眼里带着欣慰:“你妈要是看见现在的你,肯定放心了。”

吃完饭,陈晚秋陪父亲聊了会儿天,帮他揉了揉腰,然后就回自己的住处了。她的住处就在书店楼上,一打开门就能闻到淡淡的书香味。她洗漱完,躺在床上,拿起今天王姐还回来的《围城》,翻到扉页上那几行批注,看了很久。想起三年前在上海的日子,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觉得生活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想起母亲走的时候,她觉得天都要塌了;想起刚开书店的时候,生意不好,每天都在担心房租,晚上睡不着觉。那些都是她的“昨天”,带着疲惫和艰难,却也让她学会了坚强和踏实。

而今天呢?今天有张大爷的菊花茶和咸菜,有林晓的笑脸和约定,有王姐的批注和蛋糕承诺,有李婶的橘子和周叔的帮忙,有李明的守信用,还有父亲的鸡汤和外套。这些细碎的温暖,像一颗颗小太阳,把她的日子照得亮堂堂的。她忽然明白,母亲说的“踏实日子”,就是这样的吧——有书,有朋友,有家人,有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温暖。

她放下书,看向窗外。楼下的书店关着门,铜铃静静地挂在门楣上,月光照在玻璃门上,映出里面书架的影子。她想起明天要给林晓拿《城南旧事》,要等张大爷来读报纸,要收王姐的蛋糕,要去林晓家吃饭,还要看看那个文创园的新闻有没有更新。还有很多很多小事,等着她去做,等着她去感受。

她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因为经过了那些艰难的昨天,所以更珍惜今天的温暖;因为热爱着今天的踏实,所以更期待明天的惊喜。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会有新的顾客来借书,也许李婶会送新的水果,也许林晓会分享她读《城南旧事》的感受,也许……不管是什么,她都充满了期待。

毕竟,生活就是这样啊,一步一步地走,一天一天地过,把昨天的经历当成基石,把今天的热爱当成动力,然后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明天。陈晚秋想着,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里她的书店里坐满了人,大家都在看书、聊天,铜铃叮铃响着,阳光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