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循环往复,钱便在无数人手中流转,每流转一次,便可能促成一桩交易,养活一户人家。
这其中,那些官员权贵与富户家中的钱财,也都会流转出来,进入各个人手里。
哪怕是咱大明朝廷,收的税多了。
但收上的那些税钱,也都会用来铺建道路,修建房屋,发放俸禄、军饷,给百姓们发放工钱……
看似大家手里的钱都多了些,实则是‘动’起来的钱,一直在大家手里流转。
最后,这些动起来的钱,就又给大家伙带来了房屋宅院、玻璃镜子、粮食、油盐酱醋、罐头、咸菜、毛衣衣物等物品……”
“……”
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但越想,越觉得正是如此。
整个人的脸色,也越是惊诧。
“咱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般经国之言,恐整个大明,无一人可比拟雍泰!”
刘英急忙道:“微臣惶恐,陛下谬赞了!”
朱元璋有些无奈的瞥了一眼刘英,又道:“依雍泰之意,只要工部工坊开的越多,雇的人越多,造出的物件越多,卖出去的越多,流转的钱财也就越多。
咱大明朝廷与万千百姓们,赚的也就越多?”
“陛下圣明!”
刘英点头道,“正是此理。工坊多了,需要的工人与原材料越多,造出的物件也多,工匠百姓们赚的钱也就多。
这样,百姓有钱了,就敢买,也想买。
那些商贾才敢贩运售卖,如此朝廷税收也多,朝廷又可花钱,多铺建道路,营建房屋,疏通河道。
如此,工匠力役又能赚钱……便可一直循环下去。”
“陛下,微臣觉得,这便是‘百业俱兴’之象,钱在其中,如同血脉滋养全身。”
听此,朱元璋又沉默许久,一直盯着窗外那熙攘的街道。
挑担的货郎、吆喝的小贩、进出店铺的顾客……背后,还有那在工坊里日夜劳作的工匠、农田里伺弄暖房菜蔬的农人……
“经济发展,竟是如此!”
“工部造物,工匠力役有酬,商贾售卖得利,工部获利,朝廷获利,农户可售余粮余物,人人皆得利……百业共生、经济繁荣!”
“雍泰,若大明一直以法治严,使得天下各司其职,各得其利,朝廷坐收流转之税,以养万民!
如此,我大明便可一直兴盛下去!”
“陛下圣明!正是此意!”刘英深深一揖,眼中满是喜色。
老朱竟能理解这般透彻,那就好了。
“雍泰,若是这般,我大明可千秋万代?”
听到老朱这话,刘英顿时又是一愣。
“陛下,我大明定可千秋万代!”
“……”
朱元璋整个人也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后,便呵呵一笑。
“行了,行了,这事就不为难你了。”
“走,快吃,吃完这碗面,随咱再好好转转!天气越来越冷,正好看看咱大明百姓的日子。”
“陛下心系百姓,微臣自当全力跟随!”
“哈哈哈……”
……
没逛多长时间。
朱元璋就不嘻嘻了,看着面前,一座食铺里面的情况,满脸漆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