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孔子后裔,南孔在东晋朝廷往往担任清显之职,黄门郎便是门下省要职,专责宫廷文书传递与顾问应对。
“随我出去迎客!”
王愔之一整袍服,匆匆而出,就见院内,站着一名峨冠博带的中年文士,负着手,饶有兴致的四处张望。
“见过文渊(孔道表字)公!”
王愔之拱手施礼。
孔道转回头来,稍稍打量了王愔之,便笑道:“贤侄做的好大的事,孝伯公如在天有灵,亦当足以慰籍。”
“世叔谬赞了,不过是尽其所能,保一方桑梓平安罢了。”
王愔之谦虚道。
“哈,好一个保一方桑梓,若我大晋多些贤侄这样的俊彦,又何惧孙恩之贼寇?”
孔道哈哈一笑,便肃容道:“朝廷有诏,请贤侄接诏。”
“请容小侄先摆起香案!”
王愔之正要吩咐,孔道已挥手道:“事急从简,不必大费周折,贤侄长揖施礼即可。”
于是,王愔之长揖施礼。
孔道掏出一份绢书,念道:“敕曰:天用日月,朕亦赖股肱,王卿干练多才,而今四方不靖,授王愔之义兴都尉、加奋威将军,都义兴诸军事……”
奋威将军是正四品的杂号将军,主征伐,与建威、振威、扬威、广威将军合称五威将军,吕布、满宠、沮授、陆抗与祖逖都曾当过奋威将军。
朝廷上来就给个正四品的杂号将军,已经不低了,不过王愔之更看重的,还是督义兴军事,虽然没给假节,但是他依然可以在战时,征召全郡的武装力量及民夫。
有了这个名份,足以供他把义兴经营成一片铁桶。
“臣领旨!”
王愔之躬身接过敕书。
孔道又让随众把印信、官符、一套褵裆衫、一副明光铠送上,才笑道:“贤侄既已平定义兴境内贼兵,接下来去向何从?”
王愔之不假思索道:“稍作整军,便去救援山阴。”
“甚好,老夫且进去瞧瞧禇茂弘(禇爽表字)!”
孔道很是满意,毕竟鲁郡孔氏,在会稽也是有不少产业的。
王愔之又问道:“北府军可曾出动?”
孔道点头道:“朝廷已授刘牢之,督吴郡诸军事,怕是克日即将出兵,对了,贤侄可知有一弟名昙亨,已经投奔了桓玄?”
“却是不知!”
王愔之眼神微凝。
果然,这个便宜弟弟去投桓玄了,这对于他,其实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还是要想办法,把人弄回来。
当然,王愔之并不至于杀了王昙亨,毕竟是他的同父异母弟弟,而是他早晚要和桓玄对上,有这么一个弟弟落桓玄手里,搞不好就成了人质。
甚至再阴暗点,王昙亨被桓玄灌输些不好的思想,对自己痛恨也未必不可能。
哎!
作为嫡长子,这个家不好当啊。
“呵呵~~”
孔道意味深长的呵呵一笑,袍袖一甩,向外走去。
薛银瓶瞥了眼王愔之,便道:“朝廷此时下诏,解了你的后顾之忧,你可以放心地去往山阴了。”
也确实,以前王愔之没有名份,如果他走了,朝廷瞅着空档,另遣一员战将来义兴,借着朝廷的名义,极有可能收编当地豪强大户,摘他的桃子。
如今则无这方面的顾忌。
而且他可以正式置掾属,都尉以下,可征辟丞、主簿、祭酒、司马、千人、候、功曹、门下掾与书佐。
摸着良心说,早先七家塞来的婢生子妾生子,在家族中等同于奴婢,并未得到良好的培养,多数只粗粗识字,需要好好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