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流转,恍若白驹过隙。莫沉在“敬春秋“酒馆中养伤已近十日。
这一日清晨,天光未大亮,莫沉便已醒来。他依着往日习惯,盘膝坐起,尝试运转那早已停滞的功法。然而丹田依旧空空如也,四周天地灵气稀薄得令人绝望。他轻叹一声,正欲放弃,却忽觉体内似有异样。
一股暖流自四肢百骸中悄然滋生,并非灵力,而是源于肉身本身的气血之力。这力量温和而坚韧,正缓缓流淌过受损的经脉与丹田,所过之处,那撕裂般的剧痛竟减轻了几分。
莫沉心中一动,想起自己修炼《歠炎决》的功法有不俗的炼体效果,虽然此地没有灵气,但试着默念口诀运转一下,说不定能促进肉身的伤势恢复。
于是莫沉凝神内视,心中默念口诀,果然发现那早已停滞的锻体功法,竟在肉身本能的驱使下自行缓缓运转,调动着潜藏的气血,修复着损伤。虽然速度远不及灵力疗伤,但在这没有灵气的凡人聚居之处,已是意外之喜。
莫沉尝试下床走动,发现昨日还需扶墙而行的身体,今日已能自行站稳,虽仍虚弱,但气力明显恢复了许多。他推开房门,走到院中,迎着晨风舒展筋骨,动作虽缓,却已无大碍。
恰逢陈晋提着一条刚钓上的鲜鱼从江边归来,霍玉瓷正端着簸箕在院中拣选草药。两人见莫沉独自立于院中,行动间虽仍见滞涩,但与前几日奄奄一息的模样已是天壤之别,不由得都怔住了。
霍玉瓷手中的簸箕微微一倾,几株草药掉落在地,她却恍若未觉,只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道:“这...这怎么可能?昨日你还需人搀扶,今日竟...“
陈晋目光如电,在莫沉身上扫过,那双古井无波的眼中也掠过一丝惊异。他放下鱼篓,走到莫沉近前,伸出两根手指搭在莫沉腕脉之上。
片刻后,陈晋收回手,眼中惊异之色更浓,喃喃道:“古怪...当真古怪。经脉之伤未愈,丹田依旧枯竭,但肉身气血却旺盛异常,筋骨损伤竟自行愈合了七七八八...“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看来老夫倒是小瞧你了。“
霍玉瓷回过神来,喜道:“这是大好事!身体能快些好起来,比什么都强。“她连忙上前,拉着莫沉细细打量,口中连声道,“快让婆婆看看...嗯,气色是好了不少,眼神也有光了。好,好!“
自这一日起,莫沉的恢复速度一日快过一日。不过五六日光景,他已能自如行走,甚至能帮着霍玉瓷做些劈柴、挑水的轻省活计。只是灵力依旧全无,储物袋也无法开启。
陈晋日常观察着莫沉,见他虽身处绝境,眉宇间却无太多颓丧之色。做起杂活来认真踏实,闲暇时常静坐沉思,或是凝望远方山峦,眼神清澈而坚定,不见半点浑浊迷茫。
这一日,陈晋在院中劈柴。他手法娴熟,柴刀起落间隐含某种奇异的韵律,每一刀都恰到好处,劈开的木柴大小均匀,断面光滑。
莫沉在一旁看着,只觉陈晋的动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奥妙,不由得看得出神。
陈晋劈完最后一根柴,将柴刀随手一抛,那柴刀便稳稳嵌入一旁的木墩中。他拿起汗巾擦了擦手,状似随意地对莫沉道:“小子,看你恢复得不错,整日在这院中无所事事也不是办法。“
莫沉恭敬道:“但凭陈老伯吩咐。“
陈晋目光扫过莫沉,淡淡道:“此地灵气稀薄,你的仙路暂时是断了。但人身本就是小天地,未必不能自求生机。你若愿暂时抛开仙家念头,随老夫习些强身健体的剑术把式,或许能以武锻体,进一步滋养你这身伤势。至少,能让你像个真正的武人般活动自如,而非如今日这般空有气力却不知运用。如何?“
莫沉闻言,心中一震。这几日他早已看出陈晋绝非凡人,那日轻描淡写间“打发“五名炼气修士的手段,更是深不可测。如今竟愿传授武艺,这无疑是绝境中的一线生机!
莫沉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即躬身长揖:“若蒙老伯不弃,晚辈愿拜您为师,潜心习剑,绝不懈怠!“
陈晋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既如此,便行拜师礼吧。山野之地,不必太过拘礼,但该有的规矩不能废。“
霍玉瓷闻声从厨下走出,闻言笑道:“这是正理。老头子你一身本事,一只也不愿收徒,今日总算找到个看得上的,是该郑重些。“她忙去堂屋搬来一张椅子,放在院中梨树下。
陈晋端坐椅上,神色肃然。莫沉整了整衣衫,依着凡间拜师古礼,奉上一杯清茶,向陈晋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弟子莫沉,今日拜入师父门下,愿潜心习武,尊师重道,恪守规矩。“莫沉郑重道。
陈晋接过茶盏,饮了一口,沉声道:“既入我门,当知剑道一途,贵在专恒,心性为重,天赋次之。须勤勉不辍,更需明辨是非,持身以正。若仗技欺人,为非作歹,莫怪为师清理门户。“
“弟子谨遵师父教诲!“
陈晋颔首,从椅旁取出一柄早已准备好的木剑,递给莫沉:“此为你入门之器,何时能以此木剑领悟'劲'之运用,何时再换铁剑。“
莫沉双手接过木剑。这木剑材质似梨木,打磨得十分光滑,入手微沉,长短与真剑相仿。
拜师礼成,陈晋便开始为莫沉阐述武道理念。
“你们仙家借天地之力,吾辈修自身之劲。“陈晋负手而立,声音沉稳,“劲非蛮力,生于呼吸,发于脚踵,贯于腰马,达于指尖,最终附于剑上。练至精深处,一草一木皆可为剑,飞花摘叶亦可伤人。“
莫沉凝神静听,只觉这番理论与修仙之道大相径庭,却另有一番天地。
“你既有炼体根基,感知应当敏锐。“陈晋道,“今日便先从站桩开始。“
陈晋演示了一个名为“青山桩“的站姿:双脚与肩同宽,微微下蹲,脊背挺直如松,双臂虚抱于前,如环抱山岳。
“此桩功乃《青山不动剑》之根基。要求稳如磐石,呼吸悠长,意念沉入丹田,感受气血流转。“陈晋道,“站桩非是枯站,需在静中求动,体会劲的滋生,从丹田的滋生。“
莫沉依言照做。初时只觉得姿势别扭,不过半柱香时间,便觉双腿酸软,浑身不适。但莫沉心志坚韧,咬牙坚持,回想《戳炎决》中锤炼肉身的法门和诀窍,都是要忍住肉身剧痛。
于是莫沉调整呼吸,渐渐沉浸其中。
陈晋在一旁看着,眼中再次闪过惊异之色。寻常人初站此桩,能坚持一盏茶功夫已是难得,莫沉却竟能迅速入定,呼吸渐趋悠长,身形虽仍有微晃,却已初具沉稳气象。
“此子果然非凡。“陈晋心中暗赞,“炼体根基是一方面,这份心性更是难得。“
自此,莫沉开始了艰苦的练剑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