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需要时间,”墨磐提醒道。
“而且,如何将藻种精准投放到千米长的舰体内部损伤点?外部船壳还好说,内部管道和结构……”
“用‘引导者’。”
凌疏影看向奥义号生物实验室的方向。
“院长,我们不是培育了一批用于清理精密仪器的小型共生水母吗?它们对能量流和化学信号极其敏感。”
院长立刻明白了:“没错!‘荧光枢机’水母!”
“我们可以让它们携带藻种孢子和营养基,利用‘开拓者号’残存的、微弱的能量流和特定的化学引导信号。”
“像邮差一样,将‘修复包’精准投递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它们自身分泌的生物凝胶还能作为藻类初期的培养基!”
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想象力的生物修复方案逐渐清晰。
利用共生水母作为微观工程队,将定制藻种投送到钢铁巨舰的“伤口”处,让生命的力量从内部弥合创伤。
“能源呢?”哈斯克镇长问出了最核心的问题,“就算结构能修复,没有能源,它依然是个铁棺材。”
凌疏影走到全息模型前,指向“开拓者号”与海底山脉结合的部位,那里被标记出强大的地热源。
“我们不重启它原有的、可能已无法工作的聚变核心。”
“我们利用现成的——地热。”
“潮汐之心,设计一套地热能量转换与传输系统,利用我们优化后的能量导管技术。”
“将地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舰体内部,优先支持生命维持、基础照明和内部生态系统循环。”
她又指向舰体表面:“同时,外部覆盖的‘星尘藻变种’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分布式能源收集器。”
“虽然功率不大,但足以补充部分消耗。”
“我们不是在修复一艘船,而是在将它改造成为一个半生物、半机械的,能够从所处环境中自主汲取养分和能量的……新生态栖地。”
不是修复,是进化!是将“开拓者号”从一艘报废的工业航母,改造成为一个能与浪墟核心环境共生的、活着的堡垒!
哈斯克镇长激动得浑身颤抖,他仿佛看到了生锈的钢铁上重新萌发出绿色的希望,看到了昏暗的舱室被柔和的生命之光重新照亮。
莉娜工程师更是热泪盈眶,作为工程师,她比任何人都明白这其中的技术跨越与革命性意义。
“我们……我们真的能做到吗?”雷克斯,这位硬汉,声音也有些哽咽。
“不是能不能,是必须做到,而且一定会做到。”
凌疏影的声音充满了强大的信念。
“这将是我们澄光岛‘深根计划’的第一个实践,也是我们送给铁礁镇,送给所有在深渊中挣扎同胞的一份礼物。”
“我们会让‘开拓者号’焕发的生机,成为照亮这片黑暗海域的第一座,真正的灯塔。”
联合修复计划,代号“铁礁新生”,正式启动。
澄光岛的生物科技之光,即将投向那艘沉睡已久的钢铁巨人,试图用生命的律动,唤醒它沉寂了七十三年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