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律师助理后,予安和周缝打开那个信封。里面是奶奶熟悉的笔迹:
“缝缝、予安:若你们读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离去。不要悲伤,我度过了充实的一生。唯一遗憾的是未能亲眼见到你们共同创造的美。但相信你们会将爱与美继续传递。
老宅留给你们,希望它既是扎根的土壤,也是飞翔的起点。我所有的绣品留给予安,因为她懂得技艺的灵魂不在守旧而在创新。
最后,请你们共同完成一件事——找到林远山先生,给他看我绣在《远山》背后的那句话。他会明白的。
永远爱你们的奶奶”
予安和周缝立即找出那幅《远山》绣品。他们从未注意过绣品背面还有内容。当他们将绣框拆开,取出绣品,在背面右下角,果然发现了一行极小却清晰的绣字:
“此山与彼山,虽不相见,云海相连。”
《远山》背后的那行小字绣得极为精致,不仔细看几乎与绢布的纹理融为一体。予安和周缝相视无言,心中却波澜起伏。这句“此山与彼山,虽不相见,云海相连”道尽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联结,仿佛是两个灵魂之间无声的约定。
“我们应该去找林先生。”周缝轻声道,手指抚过那行绣字,“这是奶奶的心愿。”
予安点头:“但律师说林先生一个月前已经搬去了郊区的养老社区,地址在这里。”她从信封里抽出一张便条,上面写着一个位于城郊的地址。
第二天清晨,他们驱车前往那个养老社区。一路上风景由繁华都市渐变为田园风光,予安望着车窗外飞逝的稻田,忽然说:“奶奶和林先生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迪拜的那些传统窗格。光线透过雕花孔隙,在地面投射出美丽的图案,但窗格本身从不移动——它们只是静静地在那里,让光与影完成相遇的奇迹。”
周缝微笑:“就像有些人,不需要朝夕相处,却能彼此照亮。”
养老社区坐落在山脚下,环境清幽。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林远山住在最里面的“静心园”,那是专门为艺术家和学者准备的区域。
他们在一间充满阳光的工作室里找到了林远山。老人正坐在画架前,专注地描绘着一幅山水长卷。见到他们,他并不惊讶,仿佛早已料到他们的到来。
“周姐姐走了,我知道。”林远山放下画笔,眼神平静中带着深深的哀伤,“她总是说,生命如刺绣,有开始就有结束。”
予安取出那幅《远山》绣品,小心地展开:“林先生,奶奶在背面绣了一句话。”
当林远山看到那行“此山与彼山,虽不相见,云海相连”时,他的手微微颤抖,眼中泛起泪光。良久,他轻声说:“这是我们年轻时的约定——即使不能相守,也要在各自的山头绽放光彩,而我们的心会像云海一样相连。”
他邀请他们坐下,泡了一壶清茶,娓娓道来那段尘封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