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张,记录了不同时间,有“城外别院送炭敬”、“京中贵人节敬”等模糊字样,后面跟着不同的数字,接收人都是“梁”、“马”、“牛”或者“尉”(指前任县尉)。
这些虽然都不是直接证据,但拼凑起来,却指向了梁欢等人涂改账目、虚报支出、收取不明来源“孝敬”的事实!那个“城外别院”尤其引人注意。
“这个陈实,是个人才啊。”
苏康看着这些“废稿”,心中了然。
这位老书吏心存正气,不愿同流合污,又人微言轻,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留下一些线索。
第二天一大早,苏康以需要熟悉旧档为由,将陈实调到了自己书房帮忙整理文书。
书房内,只有苏康和陈实二人。
苏康看着陈实,直接开门见山道:“陈先生,那些‘旧稿’,本官看过了,多谢先生。”
陈实身体微微一颤,低下头:“大人……大人在说什么,小人不知。”
“先生不必害怕。”
苏康语气诚恳,“本官来此,并非为了与他们同流合污,而是要还大兴县一个朗朗乾坤!只是如今势单力孤,需要先生这样的正直之士相助。”
陈实抬起头,看着苏康清澈而坚定的眼神,老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但旋即又被担忧取代:“大人,您的心意,小人明白。可是梁县丞他们,背后是……是二皇子殿下的门人啊!您……您斗不过他们的!”
果然牵扯到二皇子!
苏康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彻底打消了。
“斗不斗得过,总要试过才知道。”
苏康沉声道,“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看着这大兴县被他们掏空?先生在此二十八年,对这里就没有一点感情吗?”
陈实沉默了,脸上露出挣扎之色。
良久,他长长叹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大人……您想问什么,小人……知无不言。只求大人,若事有不谐,能保全小人家小……”
“本官以性命担保!”
苏康郑重承诺道。
于是,从陈实口中,苏康得知了更多细节:那个“城外别院”是梁欢等人经常秘密聚会的地点,很可能藏有重要东西;粮仓的粮食大部分是在深夜通过漕运分批运走的,接手方似乎是二皇子名下的皇商;库银则多是以“工程款”、“采购款”等名义,支付给了几家空头商号……
“大人,他们行事周密,您想从明面上找到真账本或者抓住他们把柄,很难。”
陈实最后提醒道,显得忧心忡忡。
苏康目光闪动:“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正面查不到,就让他们自己乱起来!”
送走陈实后,苏康坐在书房里,静静地思虑着对策。
直到日上三竿,一个“祸水东引”借灾民之手清除障碍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他也不是什么善人,既然事实清楚了,他也懒得去收集什么罪证,更不会讲什么武德了,直接开干就行,管他什么事理俗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