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欢一听,更是心花怒放,连声道:“应该的,应该的!老爷放心休养,衙中琐事,下官定当打理妥当!”
看着梁欢屁颠屁颠离开的背影,苏康眼神冰冷:先让你得意几天吧。
三天后,王刚、柳青和阿强就风尘仆仆地回来了,身后跟着上百辆满载粮食的大车,趁着夜色,悄悄运进了县衙后院一个废弃的仓库里。
“少爷,粮买回来了!按照您的吩咐,多是耐放的杂粮,但也弄到了一些米。邻县和京城的粮价也飞涨,一万两银票,就买了这些。”
王刚指着堆成山的粮食,语气带着心疼。
“足够了!”
苏康看着眼前堆积成山的粮食,心中稍安,“救人要紧。明天一早,就在县衙门口,搭设粥棚,施粥!粥要稠,筷子插进去不倒为标准!”
“是!”
王刚和柳青齐声应道。
上百辆运粮大车驶进大兴县城里,动静可不小,很快,梁欢、马义和牛武等人就得到了消息,都傻了眼,而李林甫得知此消息后,不由得眼前一亮,心动不已。
第二天,当“县太爷自掏腰包买粮施粥”的消息传开,并且看到县衙门口那冒着热气、粥香四溢的大锅和锅里实实在在的稠粥时,整个大兴县城都沸腾了。
灾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纷纷涌来,秩序一度有些混乱,但在王刚带着几名衙役维持下,很快排起了长队。
李林甫也带着自己的几个手下前来帮忙,参与维持秩序和帮忙施粥,忙得不亦乐乎。
“青天大老爷啊!”
“谢谢老爷!谢谢老爷活命之恩!”
“娃,快给老爷磕头!”
……
领到热粥的灾民,感激涕零,不少人都朝着县衙方向跪下磕头。
苏康站在衙门口,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这点粮食,对于数万灾民来说,仍是杯水车薪,维持不了多久,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丝希望,也暂时稳定了即将崩溃的人心。
同时,他看到李林甫自发地前来帮忙,不由得高看了一眼,顿生好感。
梁欢、马义、牛武也闻讯赶来,看着眼前热闹的施粥场面,脸色都不太自然。
梁欢凑到苏康身边,低声道:“老爷,您这是?此举固然是善举,但……但恐坐吃山空啊!而且,这般大张旗鼓,若引起其他县效仿,或者被上官知晓,恐生事端啊……”
苏康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不咸不淡地问道:“梁县丞是觉得,本官不该救这些百姓?还是说,县丞有更好的办法,能立刻变出粮食来?”
梁欢被噎了一下,讪讪道:“下官……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既然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先这样吧。”
苏康语气不容置疑,懒得搭理他,一脸的嫌弃,“百姓若能有一口吃的,就不会生乱。这,才是真正的‘稳住局面’。”
梁欢看着苏康平静却坚定的侧脸,心中第一次升起一丝不安。
这个年轻的县令,似乎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好糊弄。
两人的对话,听在马义和牛武的耳中,使得两人心中也是一阵打鼓,莫名涌起一股不安。
而李林甫听到这些话,眼神却是复杂难言,看着梁欢时是一脸的鄙夷,待看向苏康时,则是满脸的崇敬,也带着一丝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