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娘柳氏正给院里的石榴树浇水,听见消息放下水桶,笑着往厨房喊:“张妈!多炖锅银耳羹,给婉晴补补!”
大哥林锋和大嫂宋依依在账房看账本,宋依依先反应过来,拉着林锋往跨院走:“快看看去!婉晴等了三年,可算盼着信了!”
二弟林杰正在后院练剑,剑穗还没系好,就提着剑跑过来,凑到婉晴跟前:“姐!苏大哥回来,是不是要履行婚约了?”
满院的笑声混着茉莉香飘远,婉晴手里攥着信纸,低头看见春桃递来的海棠荷包 —— 去年绣的,一直没舍得送。
她轻轻摸着荷包上的花纹,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入秋时,苏康调任大兴县的消息刚传出京城,苏家的聘礼队伍就从老宅出发了。
青石板路上,十二抬红漆嫁妆箱排成队,郭振在前头引路,王媒婆揣着庚帖,手里的帕子摇得欢,引得街坊都围过来看热闹。
“这是苏家给武侯府下聘吧?”
“你看那箱子!头抬里露的是杭绸吧?浅碧色的,衬姑娘家正好!”
“听说还有武陵来的稀罕物呢!玻璃盏,透亮得能映见人!”
……
队伍到武侯府门口时,林家人早候着了。
林牧雄穿着藏青常服,手里捏着拐杖,见郭振走来,笑着拱手:“劳烦郭管家跑一趟。”
曾氏扶着丫鬟的手,往聘礼箱里瞅,见头抬箱里叠着二十匹杭绸,颜色粉白浅碧,笑得眼睛眯成缝:“苏家有心了,这颜色正合婉晴的意。”
王媒婆先把庚帖递到林牧雄手里,又指挥着伙计卸聘礼:“侯爷您看,这是苏家备的三书,还有玉璧一对、赤金点翠簪一支、珍珠耳坠一副 —— 苏老爷说,都是按京里的规矩来,绝不让林姑娘受委屈。”
正说着,林杰凑到第三抬箱子前,见伙计打开箱子,里面摆着十只玻璃盏,透亮的盏壁能映出他的脸,忍不住伸手碰了碰:“这就是武陵的玻璃?比咱们京里的琉璃还亮!”
郭振笑着解释:“这是我们家大少爷特意差人从武陵送过来的,说让姑娘用来插花,好看。”
宋依依拉着婉晴的手,往她耳边小声说:“你看苏家多用心,连你喜欢的海棠纹,都绣在杭绸的边角上了。”
婉晴低头,果然见浅碧杭绸的边角绣着细巧的海棠,指尖轻轻蹭过,脸悄悄红了。
李氏正帮着清点聘礼,见柳氏递来个红布包,打开一看是支赤金簪,簪头缀着点翠,忍不住笑:“这簪子衬婉晴,等她出嫁那天,我给她插上。”
曾氏凑过来,摸了摸簪子:“还有我那匣子里的玉镯,也给婉晴当添妆,咱们林家姑娘,可不能少了体面。”
林振邦站在一旁,看着满院的热闹,对苏喆派来的郭振说:“替我们谢过苏老爷,等苏康回京,咱们两家再好好聚聚。”
郭振赶紧应下:“我家老爷也是这么说,还说等大少爷安顿好大兴县的事,就亲自来武侯府商量婚期。”
街坊们还在门口看热闹,张妈端着刚炖好的银耳羹出来,给郭振和王媒婆各递了一碗:“尝尝咱们府的羹,甜,沾沾喜气!”
王媒婆喝着羹,笑着说:“这喜气啊,得传到大兴县去!苏大少爷和婉晴姑娘,这是天定的缘分!”
婉晴站在廊下,看着院里的聘礼箱,手里攥着去年绣的海棠荷包,忽然想起苏康离京时的模样 —— 他站在城门口,说“等我回来”,如今,这约定终于要实现了。
风从院外吹来,带着海棠的余香,她抬头望向远处,仿佛能看见大兴县的方向,正有个人,正朝着京城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