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还不到八点。
陆绍远刚走进办公室,准备在办公桌后坐下,甚至连每日例行的行程汇报都还没来得及听,他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只见此时的他脸上带着浓重黑眼圈,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仿佛体内有团火在燃烧,这个南方民政系统的领袖彭立清一夜未眠。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份文件,纸张边缘似乎还带着打印机的温度,那份文件的封面上赫然是《关于高丽地区长治久安及文化融合具体实施措施(初稿)》一行醒目的标题。
“请进!”
人还没有走进来,声音先传到了陆绍远的耳边。
“少帅!”彭立清的声音因为一整晚没有睡觉而有些沙哑,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却亮得都有些灼人,“方案初稿出来了!我们民政院上下熬了一个通宵,总算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陆绍远看着他这副模样,又是好笑又是感动,立刻起身,亲自从茶几上倒了杯浓茶递过去,关切道:
“彭总管,辛苦了!你们这样通宵达旦的做事,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这些事情固然重要,但你们这些栋梁之材的身体更是咱们南方未来的基石,可千万不能垮了,快坐下,喝口热茶,慢慢说。”
陆绍远的语气十分真诚,他对于这些人才格外的尊重,因为他十分明白,南方有今天离不开这些人夜以继日的奋斗。
彭立清接过茶杯,笑了笑,却只是象征性地抿了一口,仿佛那滚烫的茶水也浇不灭他心头的热火。他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文件递到陆绍远面前:
“少帅,我不累!一想到这个计划若能成功,将为我们南方开拓万世不易之基业,我就浑身是劲,那可谓是睡意全无啊!请您过目,这是我们民政院根据您昨日‘以地缘换认同’的指示精神,通宵达旦、集思广益,讨论出来的具体细则!”
陆绍远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方案、好像还能感受到民政院上下熬夜奋战的温热,他深吸一口气,低头仔细翻阅起来,同时耳边响起彭立清条理清晰、虽然带有一丝沙哑却又充满力量的阐述。
“少帅,经过我们民政院一夜的激烈讨论和梳理,我们认为,要想平稳而高效地兼并高丽,必须采取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的方法。我们将高丽的百姓,大致分为两类。”彭立清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类,是以土地为命根子的最底层农民,这批人数量最为庞大,占据人口九成以上。他们追求的很简单,就是有地可耕,有粮可吃,能让一家人活下去,最好还能有点结余。他们接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眼界有限,容易满足,但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的政策不当,或者被别有用心之徒煽动,这股庞大的力量一旦失控,造成的麻烦将是毁灭性的。”
“第二类,则是高丽本土的乡绅、地主、知识分子,以及原有的低级官吏。 这批人数量不多,但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大多拥有一定的资产,接受过教育,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他们追求的,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温饱,更看重社会地位、政治权利和精神认同。处理不好,他们就会成为抵抗的核心和思想的源头。”
“针对这两大类截然不同的群体,”彭立清的声音提高了些许,还带着决策者的果断,“我们民政院准备实行不同的融合策略,双管齐下,确保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