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踩着满地银杏叶回潇湘馆时,鞋跟碾过碎金般的落叶,沙沙声里混着心跳。
紫鹃举的灯笼被风掀得摇晃,灯影里那道鬼祟的影子又斜斜漫过来——是周瑞家的那干女儿?
前儿在怡红院廊下撞见过,此刻缩在游廊拐角,衣角沾着桂花瓣。
我没躲,反而加快脚步,靴底碾过一片银杏的脆响惊得她一颤,月光下我看见她喉头动了动,转身往假山后溜了。
推开门,案头墨兰的香裹着潮意涌来。
紫鹃要掌灯,我摆了摆手,借着窗缝漏进的月光摸向妆匣。
铜锁凉得刺骨,掀开时,赵姨娘的当票、贾环临摹宝玉笔迹的残纸、还有鹦哥记的小本子,全在匣底压着。
本子最末一页,鹦哥用蝇头小楷写着:\"辰时三刻,宝二爷佩玉,摸三次,玉温如体温;巳时二刻,玉置案头,摸一次,玉微凉。\"
我捏着本子坐回竹榻,指节抵着太阳穴。
宝玉说昨夜玉烫得烧手,可按鹦哥的记录,白日里玉温始终如常。
这说明变故是在他歇下后发生的——赵姨娘前儿摔茶盏的碎瓷片溅到我鞋尖时,位置在东次间门槛边;今儿宝玉摔玉,玉滚到西次间窗下,中间隔了半间屋子的距离。
若有人要换玉,得避开袭人、晴雯的眼,还得算准宝玉摸玉的频次。
\"姑娘,要喝参茶么?\"紫鹃的声音轻得像片竹叶。
我摇头,袖中假玉的凉意渗进掌心。
这玉是我方才趁宝玉昏睡时从他项上解下的,触手生温,和真玉的暖润不同,倒像块浸了人脂的石头。
窗棂外竹影晃了晃,我突然想起系统提示音——每日三次回溯的机会,该用了。
第一次回溯。
我站在怡红院廊下,平儿刚说\"大夫到了\"。
我没回潇湘馆,反而转身拽住平儿的手腕:\"去蘅芜苑借莺儿来。\"平儿愣了愣,见我眼尾泛红,忙应下。
莺儿来的时候,鬓边别着朵珠兰,见我就福身:\"林姑娘有什么差遣?\"我拉她到廊角,把鹦哥的小本子塞给她:\"从今日起,你替我盯着宝二爷。
他每回摸玉的时辰、次数、玉的温度,都记在这上面。
若有人靠近他的玉——\"我指尖划过她腕上的银镯,\"哪怕是替他理领子,也记下来。\"
莺儿睫毛颤了颤,低头翻本子:\"昨日的也记?\"
\"昨日的也记。\"我望着怡红院窗纸上映出的袭人身影,\"你只当是帮我解闷,说我总念叨宝二爷的病。\"
她忽然抬头,眼睛亮得像星子:\"姑娘是疑心那玉...\"
\"嘘。\"我按在她唇上,\"别问,照做就是。\"
第二次回溯。
我在玉器行后巷堵住贾蔷时,他正跷着二郎腿嗑瓜子,见我来,慌忙把瓜子壳往怀里收:\"林妹妹怎么来了?
这地儿腌臜。\"
我扯过他的青缎外衫,抖出半块碎玉——和我袖中假玉的纹路一模一样。\"前儿让你查的?\"
他挠头笑:\"您说要找近三月做过通灵宝玉仿品的铺子,我在西市转了七家,就这'聚珍斋'的王老板最心虚。
昨儿我拿半块真玉碴子去问,他眼睛都直了,说'这纹路像极了上月给荣国府做的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