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青年眼睛一亮:“真的可以吗?我们还以为……”
“以为宫里规矩多,进不来?”卫蓁蓁笑着摇头,“这皇宫是天下人的皇宫,只要心怀善意,谁都可以来看看。”
消息传开,江湖儿女们都沸腾了。没过多久,就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侠客带着弟子,捧着江湖各派共同编撰的《侠义录》入宫,说是要献给皇帝,让这份“忠义”能流传千古。容珩亲自在太和殿接见他们,还让翰林院的学士把《侠义录》与儒家经典一起刊印,发行到全国各地。
“陛下,这《侠义录》里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与咱们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是一个道理啊。”一位老学士捧着书卷,激动地说。容珩点点头:“是啊,无论是江湖还是朝堂,只要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天下,就是英雄。”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安儿和宁儿已经会走路了,常常摇摇晃晃地跑到练武场,看着哥哥姐姐们练拳,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喊着“打打”;北疆的江湖学堂传来捷报,当地侠客与军中子弟联手,击退了来犯的草原部落,还缴获了大批牛羊;江南的商路因为江湖与官府的合作,变得畅通无阻,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日,容珩和卫蓁蓁坐在太液池边,看着远处皇子公主们与江湖孩子们一起放风筝。那风筝是江南送来的,一只画着龙,一只绣着凤,在蓝天上飞得又高又稳,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
“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卫蓁蓁靠在容珩肩上,轻声道,“当年你说要让宫廷与江湖融合,我还担心太难,如今看来,只要心诚,没什么做不到的。”
容珩握住她的手,目光望向远方:“因为无论是谁,都盼着一份安稳,一份尊重。江湖人想要被认可,朝堂人想要接地气,咱们做的,不过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看到彼此的好。”
他想起萧沅信里的一句话:“江湖与宫廷,本就像水与船,水涨才能船高。”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远处的风筝线忽然断了,那只龙凤风筝越飞越高,渐渐变成了一个小点,消失在蓝天白云里。孩子们惊呼着追了几步,随即又笑着跑回来,拉着大人的手,要再放一只。
卫蓁蓁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这风筝就像此刻的大胤——宫廷是那风筝骨,江湖是那风筝面,而百姓的心意,就是那根看不见的线,只要线不断,就能飞得又高又稳,飞向更辽阔的未来。
容珩低头,看着她温柔的侧脸,轻声道:“蓁蓁,你看,这天下,正越来越好。”
卫蓁蓁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笑着点头:“嗯,越来越好。”
太液池的水波光粼粼,映着两人的身影,也映着远处孩子们的笑脸。宫廷的红墙与江湖的绿林,在这一刻,仿佛真的化作了一体,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安宁与幸福。而这份融合,就像一颗埋下的种子,在岁月的浇灌下,正慢慢长成参天大树,为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遮风挡雨,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