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的清晨笼罩在薄雾中,王轱辘摇着轮椅沿着新修的水泥路缓缓前行。路两旁,经过灾后重建的大棚整齐排列,镀锌钢管在晨光中闪烁着金属光泽。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声,几个村民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合作社办公室里,王轱辘刚泡好一壶茶,梨叶就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手里挥舞着一份文件。
\"爸,您看看这个!\"梨叶把文件拍在桌上,眼睛亮晶晶的,\"省城来的大公司想投资咱们合作社,开出的条件太诱人了!\"
王轱辘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吹了吹浮沫:\"什么公司?投资多少?\"
\"金秋农业集团,省里龙头企业。\"梨叶翻开文件,指着其中一页,\"他们愿意注资五百万,占股百分之三十,还承诺帮我们打通全省销售渠道。\"
王轱辘眉头微皱,放下茶杯接过文件。就在这时,菌生也推门进来,脸上带着少有的严肃表情。
\"爸,我刚接到县农业局电话,说金穗集团的人今天要来实地考察。\"菌生看了眼梨叶手中的文件,\"这事咱们得慎重。\"
梨叶不满地瞪了丈夫一眼:\"有什么好慎重的?人家带着真金白银来合作,咱们合作社正需要资金扩大规模。\"
王轱辘没有立即表态,只是仔细阅读着文件条款。办公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这条不行。\"王轱辘突然指着文件上的一行小字,\"他们要参与经营管理,还要改咱们的种植标准。\"
梨叶凑过来看:\"这只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嘛。爸,现在都讲究标准化生产...\"
\"咱们的梨膏糖配方是祖传的,改了还是那个味吗?\"王轱辘把文件合上,\"再说,合作社是乡亲们的心血,不能让外人指手画脚。\"
梨叶急得直跺脚:\"爸,您太保守了!没有大资本注入,咱们永远做不大。您看看人家那些大企业...\"
菌生打断妻子:\"梨叶,爸的顾虑有道理。金穗集团在业内名声不太好,听说他们入股的企业最后都被架空了创始人。\"
三人正争论着,沈雅琴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个食盒:\"大老远就听见你们吵吵,先吃点东西再说。\"
食盒里装着刚出锅的葱油饼和自家腌的咸菜,香气顿时充满了办公室。王轱辘的脸色缓和了些,接过沈雅琴递来的饼咬了一口。
\"姥姥,您劝劝我爸。\"梨叶转向沈雅琴,\"有家大公司要投资咱们合作社,爸死活不同意。\"
沈雅琴擦了擦手,在王轱辘身边坐下:\"什么公司?可靠吗?\"
菌生把文件递给岳母:\"省城来的,条件开得不错,但有些条款对咱们不利。\"
沈雅琴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一遍文件,眉头渐渐皱起:\"这上面说要统一采购农资,那李大勇的农资店怎么办?还有,要砍掉一半的梨树改种新品种,咱们那些老梨树可是宝贝啊。\"
梨叶急忙解释:\"这些都是可以谈的嘛。姥姥,现在做生意要懂得变通...\"
\"变通不等于放弃根本。\"沈雅琴摘下眼镜,看向王轱辘,\"轱辘,这事你拿主意,我支持你。\"
王轱辘感激地看了沈雅琴一眼,转向女儿:\"梨叶,我知道你是为合作社好。这样吧,等金秋的人来了,我们先听听他们怎么说,但不急着做决定。\"
上午十点,三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青山村。金秋集团的考察团到了,带队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自称姓陈,是集团投资部总监。
陈总监一下车就热情地握住王轱辘的手:\"王理事长,久仰大名啊!您带领青山村脱贫致富的事迹,我们集团上下都很钦佩。\"
王轱辘不习惯这种客套,简单寒暄后就让菌生带他们参观合作社。考察团走马观花地看了大棚、加工车间和梨园,不时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中午,合作社在食堂准备了农家宴招待客人。酒过三巡,陈总监开始大谈合作前景。
\"王理事长,我们金穗在全省有二十多家连锁超市,还有完善的物流网络。\"陈总监夹起一块梨膏糖,\"您这产品要是交给我们运作,销量至少翻三番!\"
王轱辘不动声色:\"陈总监,你们打算怎么运作?\"
\"首先当然是扩大规模。\"陈总监兴奋地比划着,\"咱们可以把周边几个村的土地都流转过来,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然后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那现有的农户怎么办?\"菌生突然插话。
陈总监笑了笑:\"愿意留下的可以当产业工人,按月领工资,多稳定啊。不愿意的拿补偿金走人,也很划算嘛。\"
饭桌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老支书和李大勇等人面面相觑,梨叶则紧张地看着父亲。
王轱辘放下筷子,缓缓开口:\"陈总监,我们合作社的宗旨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不是制造产业工人。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这个合作方式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