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垒”基地深处,时间仿佛被脉冲星那冰冷规律的“嘀嗒”声切割成了无限细碎的片段,每一秒都承载着沉重的压力与未知。星云深处那次短暂异常的引力波脉冲停顿,如同在紧绷的神经上轻轻划过的刀锋,虽未立刻见血,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惊悸。伊芙琳下令基地维持最高级别的静默状态,所有对外探测转为纯粹的被动接收模式,如同潜入深海的潜艇,不敢发出丝毫声响,唯恐惊扰了那潜伏在混沌光团之后的未知存在。
内部,“青壤号”及其接触者的隔离区成了基地内部一个无声的禁区。被隔离者脸上日益明显的疲惫与偶尔闪过的、非其本意的冰冷眼神,如同蔓延的苔藓,侵蚀着所有知情者的内心。艾妲团队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尝试了数种理论上的净化方案,但效果甚微,那诡异的“模因印记”展现出惊人的顽固性与适应性,它似乎在…学习抵抗?每一次不彻底的净化尝试后,残留的印记都会对同类型的秩序能量冲击产生更强的抗性。
“它们在进化…或者说,在‘记忆’。”艾妲在绝密级别的报告中写道,字里行间透着无力感,“以我们目前的手段,根除已近乎不可能。维持隔离是目前唯一的选择,但非长久之计。” 报告末尾,她隐晦地提出了一个近乎冷酷的建议:在情况彻底失控前,考虑对“青壤号”及无法逆转的感染者实施…最终处理。这份报告被伊芙琳默默锁进了最高权限的数据库,没有下达任何相关命令,但那份重量,已然压在心头。
就在内部危机如同缓慢收紧的绞索时,外部监测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截然不同的发现。
负责分析背景辐射噪音的团队,主要由几位来自星灵遗韵、对能量细微波动极其敏感的学者组成。他们在过滤脉冲星和星云产生的恒定“噪音”时,捕捉到了一种极其微弱、但规律性与复杂性都远超自然现象的…“信号”。这信号并非来自星云深处那令人不安的引力波源头,而是来自“徘徊坟场”的另一侧,一片被认为只有死亡与虚无的、连接着更古老未知星域的虚空。
这种信号并非任何已知的通讯编码,它更像是一种…“星语”?一种利用恒星衰变时释放的特定中微子频率、脉冲星间歇期的电磁余晖、乃至超新星遗迹中重元素衰变产生的伽马射线背景,以一种极其宏大、缓慢而精妙的方式编织出的信息流。其内容无法直接解读,但其中蕴含的某种“结构性智慧”与“古老的悲悯”感,却能被星灵们模糊地感知到。
“这不是‘织网者’,也不是‘液态掠食者’的风格。”一位星灵长老在意识链接中向伊芙琳和艾妲传达着感知,“这信号…太古老了,仿佛星辰本身的低语。它似乎在…叙述?或者说…记录?记录着某种…消亡,以及…等待。”
“消亡与等待?”伊芙琳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词。
“是的…一种循环的终结,与另一种可能性的蛰伏。”星灵长老的意念带着不确定性,“信号中提及了…‘摇篮’的沉寂,与‘继承者’的失约。非常模糊,但其中的失落感…无比真实。”
“摇篮?继承者?”艾妲的科研本能被激发了,“难道是指某个早已消亡的古老文明留下的信息碑?或者是…某种宇宙尺度上的自动记录机制?”
这一发现,如同在四面楚歌的绝境中,于另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透出了一丝微光。这光芒虽然微弱,且充满了未知,但它代表着一种可能性——一个不同于“织网者”与“液态掠食者”的、或许并非敌对的、甚至可能蕴含着知识或帮助的第三方存在?
然而,希望总是与风险并存。试图接触这“星语”,必然需要主动发出信号或进行更深度的探测,这将极大增加暴露“坚垒”位置的风险。谁也无法保证,这“星语”的背后,是友善的遗民,还是另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基地指挥中心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