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被平调的武将,不仅仅只有江远和接替他的广昌卫新任卫指挥使。这一次,皇帝对各地的驻军将领,包括京城五军都督府那些疏于作战的官老爷们,全都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地大规模调动。
除此之外,底层将士也以“换防”为名,小规模的进行了定向轮换。
从皇帝的角度而言,这种调动当然利大于弊,因为他的这番操作,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某些别有用心的将领,在天长日久的刻意经营之下,将麾下将士变成自己的私兵,或者与已经混熟的同僚勾缠起来,在军中大行贪腐之事,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轮换,让那些原本处在无战事区域的将士,定期、分批去边关经受磨砺。
承平日久的国家,军队为何会渐渐腐朽发烂到逐渐丧失战斗力?不就是因为有些将领私心太重,将麾下士兵、军户全都变作了自己的私兵、佃农,而底层将士又因为没有战事,所以一直疏于操练?
这样轮换一番,不仅那些原本驻扎在无战事地区的底层将士能够受到更严格、正规的操练,而且那些有歪心思的将领,也会因为在某地就任时间不够长,而很难将麾下将士发展成自己的私有物品。
最重要的是,人员这么一流动,皇帝就能顺理成章的往那些他原本插不进去手的军队里安插自己的暗线和心腹了。
包括江远,他其实也是皇帝送去东南沿海的其中一名心腹。
虽然江远和他其实没啥接触,但他却很信得过江远的能力、人品以及他妻子的能力、人品。
和那些喜欢听好话,谁最会溜须拍马、讨他欢心,他就一味重视谁、信任谁、提拔谁的皇帝不同,他们大魏的这位开国皇帝,反而更喜欢心怀大义的实干派。
如果这实干派还很有能力、私德无亏,那就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不必担心自己打算委以重任的人,因为愚蠢、无能或者私德有亏,被他打算收拾掉的蛀虫给反过来抓住把柄或者设局陷害。
至于很多帝王都会担心的,伟光正的臣子“功高震主”,威胁自家统治地位什么的,他们的这位皇帝却是从不担心。
和那些从父辈手里继承祖宗家业的皇帝不同,他的江山社稷,可是他和他爹、他儿子一点一点亲手打下来的。
尤其是他,承前启后,付出最多,功劳最大。
莫说现在是承平年代,立功的机会有限,就算是乱世征伐的那些年,他不也一样没让人越过他这个“义军首领”去。
且不说那些暗地里没少搞小动作的将领,以及那些不愿意去边关吃苦的将士,对这次调动是如何的私底下叫苦不迭,就只说江远和谢莞娘。
夫妻俩虽然对这突如其来的调动十分意外,但在接完圣旨之后,两人却是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既定事实。
先是打包金银细软,准备路上要用的行李,然后是家中宅邸、铺面、庄子的处置问题。
明福村为数不多的零散田地,谢莞娘和江远商量之后,决定直接给卖出去。
各处的宅子,谢莞娘全都安排了妥当的亲戚朋友帮忙照看,庄子和她那些开门营业的铺子,则都可以交给庄头、掌柜代为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