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呆萌萝莉总裁的隐婚虐恋 > 第425章 熬糖的人,先被火炼

第425章 熬糖的人,先被火炼(2 / 2)

陆寒站在工地上,肩上扛着一摞耐火砖,步伐沉稳却藏不住旧伤的隐痛。

三年前那场实验室爆炸留下的腰椎裂隙,每逢寒潮便如针扎般刺入神经。

他不言不语,只是一趟趟搬运,仿佛唯有以肉身承重,才能对得起那句“传话就行”。

“爸爸!”萌萌踩着小靴子冲过来,眼眶微红,“老师说你今天不该来的!医生说你要静养!”

陆寒停下脚步,低头看他。

孩子仰着脸,睫毛上凝着细雪,像极了她——苏悦第一次带萌萌来悦坊时的模样,也是这样站在雪地里,笑着说:“这是你爸最倔的时候。”

他伸手,想揉揉孩子的头,却又收回,只是轻声道:“灶要立起来,人才能站直。我若倒了,他们怎么信这糖还能熬?”

话音未落,脚下忽然一滑,右腿旧伤猛地抽搐,整个人踉跄前倾。

砖块砸地,发出沉闷的响声。

“爸——!”萌萌扑上去扶,却被他一手轻轻推开。

“我自己能站。”陆寒咬牙撑起身体,手撑在冰冷的砖堆上,指节发白。

他缓缓直起身,挺直脊背,像一棵被风雪压弯却不肯折断的松。

围观的工匠们默默上前,有人递来热姜茶,有人悄悄多搬了几块砖。

没人说话,但动作里多了份敬意。

夜深,人散。

新灶台终于封顶,泥瓦匠收工离去,留下一座沉默的轮廓。

陆寒没有走,独自坐在灶前的小凳上,掌心摩挲着墙上那张微微泛黄的照片——苏悦穿着白大褂,笑着举着一块琥珀色的糖,说明文字是她亲笔写的:“甜不是结果,是过程里不肯放下的执念。”

他凝视良久,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你说,只要我把话传下去就够了……可我想见你说这话的样子。我想让你亲眼看看,他们开始相信了。”

窗外风起,吹动檐角铁铃,叮当轻响,像是回应。

又像谁在远处哼着不成调的童谣。

就在这寂静中,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程远发来的消息,附一张照片:山村教室的黑板上,孩子们用粉笔写着“我的谎言清单”高赞留言,底下一行稚嫩字体——“妈妈说她不爱吃糖,其实她是留给我。”

文字写道:“今天,那个曾经骂我是骗子的父亲,带着全村人捐了一车柴火。他说,‘甜不能断。’”

陆寒盯着屏幕,许久,嘴角终于浮起一丝极淡的弧度。

可下一秒,新闻推送弹出——

【突发】《感官权益保护法修正案》今日召开人大听证会,改革派代表苏怜遭资深委员当众质疑:“你们这是要把全国幼儿园变成纪念馆?让孩子从小学哭?”现场气氛剑拔弩张。

陆寒眼神一凛,立刻点开直播。

画面中,苏怜一身素色套装,站于发言席前,神情平静。

面对嘲讽,她并未反驳,只是点头示意工作人员播放一段音频。

音响响起,清朗的童声读着两段话。

第一段,完美、甜美、无瑕——人工智能合成的“快乐语音”,像糖浆浇铸的童话。

第二段,声音微颤,带着鼻音与哽咽,孩子似乎刚哭过,断续说着:“妈妈……今天我没有摔跤,可是我好想你抱抱我。”

短暂停顿后,录音结束。

主持人问现场十组家长:“哪一段话,让你更想冲上去抱住自己的孩子?”

九组家庭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寂静。

良久,一位白发老委员摘下眼镜,低声说:“原来……我们怕的不是孩子哭,是忘了他们为什么会哭。”

法案高票通过初审,进入二审程序。

陆寒关掉视频,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眸底已燃起冷焰般的光。

而敌人,不会就此罢休。

果不其然,三天后清晨,三辆食品安全部门执法车驶入悦坊。

“根据举报,贵机构长期无证生产糖果制品,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第十三条,现依法查封核心灶台设备,并暂停一切制作活动。”

执法人员语气公事公办,却难掩为难之色。

陆寒站在灶前,未反抗,只问:“今天有二十个孩子,是从山区特教学校专程赶来的。他们从未亲手熬过一锅糖。我能请求一件事吗?”

他抬眼,目光如刃:“让他们完成这一锅。三个小时。之后,你们封灶,我配合调查。”

带队组长皱眉犹豫。

旁边年轻队员低声道:“哥,听说这次任务是上面压下来的……不能松口。”

组长沉默片刻,最终看向陆寒:“我可以破例一次。但仅此一锅,不得对外传播。”

“我只要他们记住味道。”陆寒转身走向灶台,点燃炉火。

整整三个小时,他带着孩子们控温、搅拌、收汁,讲解每一度温差如何影响糖晶析出,讲述苏悦当年如何用情绪波动数据调整甜度曲线。

他的声音平稳,动作精准,仿佛这不是最后一课,而是开端。

最后一滴糖浆倒入模具,冷却成型,每人分得一颗琥珀色糖块。

孩子们小心翼翼含入口中,有人笑出声:“好甜!还有点暖!”

执法队伍整装欲离。

临行前,组长悄然将一张纸条塞进陆寒手中,低声说:“我女儿……去年吃了代糖,再没做过梦。她说,梦里的味道,和这个一样。”

陆寒握紧纸条,未语,只点头。

人群散去,雪又落了下来。

他回到办公室,从保险柜取出一本厚重的手册——深褐色皮质封面,烫金标题:《秘方手册》。

扉页上,是苏悦的字迹:“甜,是人类最后的记忆防线。”

他翻开最后一页,提笔写下一行新注解:

“当法律开始守护感觉,说明有人终于不愿遗忘。”

而后,他轻轻合上手册,放入一个木盒,准备交予下一站传递者。

盒角,一枚小小的银丝缠绕成结,如旧日缝合裂痕的那根,静静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