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呆萌萝莉总裁的隐婚虐恋 > 第423章 教小孩熬糖的时候

第423章 教小孩熬糖的时候(2 / 2)

他来不及叫人,驾车疾驰至半途便弃车奔跑,鞋底踩碎焦叶,呼吸灼痛如刀割。

火舌正舔舐着断墙残垣,像要将那段记忆彻底焚毁。

村民组成人链,从溪边一桶接一桶地传水,妇女和孩子也不退后,有人甚至用脸盆舀水扑打。

火光映照在每一张脸上,汗与灰交织,却无人言弃。

陆寒冲入最烈处,徒手掀开塌落的横梁,只为护住角落一处尚未完全坍塌的地窖入口——那是当年苏悦藏匿原始糖方的秘密储藏室。

火焰咆哮着逼近,热浪几乎将他掀翻。

就在地窖即将被吞没之际,他在灰烬堆里摸到了什么。

不是纸卷,不是图纸,而是一只锅。

一只严重变形的铜锅,边缘卷曲如枯叶,底部焦黑龟裂,可内壁仍残留着暗红糖渍,在火光中泛出温润微光。

它曾深埋于瓦砾之下,仿佛冥冥中有谁执意让它留存。

陆寒跪坐在余烬中,将它紧紧抱在怀中,指尖颤抖地抚过锅身。

这口锅,是他与苏悦第一次共同熬糖时用过的那一口。

那时她笑着说:“火要小,心要稳,糖才会听话。”而现在,火熄了,人不在了,可这锅还在,像一句不肯消散的诺言。

三日后,铜锅被清洗打磨,虽无法复原,却被高高挂在“悦坊”主屋的屋檐下,系上麻绳,随风轻晃。

叮——当——

声音并不清脆,反而有些跑调,像是孩童哼唱童谣时记错了旋律。

可每当风起,整个院子的人都会微微驻足。

有人说,那是苏悦回来了。

陆寒站在廊下听着,嘴角微扬:“她一直没走,只是换了种方式熬糖。”

清明那天,第九灶台纪念馆迎来一位特殊访客。

男人约莫五十岁,身形瘦削,戴着口罩和帽子,身旁跟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

馆员一眼认出他是前“甜梦工程”核心研究员之一,曾主导情绪诱导型糖果的神经反馈模型设计。

此人早已销声匿迹多年,如今却主动现身。

男孩双手捧着一块深褐色的糖块,表面粗糙,混着未融尽的苦茶渣,显然出自稚嫩之手。

他声音发抖:“我爸说……他欠这个世界一颗真心。他不敢送,让我来。”

全场寂静。

馆员没有阻拦,反而从展柜中取出一颗温热的琥珀色糖丸——那是“悦坊”最新批次的情绪共感糖,不含任何成瘾成分,只承载制作者当日的真实心境。

“收下吧。”她轻声道,“然后写下名字。”

她递上登记簿,封面烫金印着苏悦的手迹:“别救我,传我的话。”

男人摘下帽子,双膝缓缓跪地,在众人注视下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名字,泪水滴落在纸上,晕开了墨迹。

与此同时,南方梅雨季悄然而至。

一座普通公寓的厨房里,年轻母亲握着女儿的小手,一同搅动锅中的糖浆。

窗外雨声淅沥,玻璃上凝满水雾,锅边贴着一张泛黄剪报,标题赫然写着:“她说的话,我们听见了。”

小女孩忽然抬头,眼神澄澈:“妈妈,如果糖治不了病,为什么还要熬?”

母亲动作一顿。

她望着锅中缓慢旋转的琥珀色液体,想起自己曾因抑郁吞下无数‘快乐糖丸’,麻木地笑着,直到某天在电视上看到苏悦站在废墟前说:“真正的治愈,是允许痛苦存在。”

片刻后,她低头吻了吻女儿的发心,声音轻却坚定:

“因为有人忘了怎么哭,我们要记得。”

镜头缓缓拉远。

城市的万家灯火在雨幕中晕染成片,不知多少厨房正飘出相似的香气——那是糖在锅中低语,是记忆在复苏,是沉默已久的感官终于敢直面真实。

而在千里之外的山坡上,一群提灯少年再次走过果园旧址。

他们手中灯笼连成一线,歌声穿透细雨,模糊却坚定:

“甜甜的谎,不如苦苦的光,

熬不尽的夜,终会等到糖香……”

风铃轻响。

檐下的铜锅又轻轻一荡,发出那首永远跑调的童谣。

而在“悦坊”深处,监控屏幕无声闪烁,时间停在凌晨两点十七分——

画面中,一道黑影掠过院墙,动作极轻,落地无声。

那人并未触碰展品柜,也未查看资料室,而是径直走向陈列厅中央,对着一口静静安放的祖传铜锅,深深鞠了一躬,随后将其悄然取下,消失在夜色之中。

翌日清晨,阳光洒进空荡的展台。

那只象征传承的铜锅,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