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呆萌萝莉总裁的隐婚虐恋 > 第423章 教小孩熬糖的时候

第423章 教小孩熬糖的时候(1 / 2)

开春的风还带着料峭寒意,可“悦坊”的院子里已是一片暖意融融。

研学营正式更名为“悦坊”那天,山间云雾缭绕,仿佛天地也在低语致意。

红布揭开的一瞬,阳光恰好穿透薄云,洒在新立的铜牌上——“悦坊”二字由萌萌执笔,稚嫩却坚定。

第一批学员身着素色布衣,整齐列队。

他们中有辍学少年、单亲母亲、也有曾误入歧途的青年,皆因一段苦涩过往被“悦点”地图牵引至此。

此刻,他们不再是被遗忘的人,而是火种的承接者。

每名学员获赠一口迷你铜锅,通体泛着温润铜光,底部刻着一行小字:“火不熄,糖不断。”随锅附上的秘方手册扉页,印着苏悦那句广为流传的话——“别救我,传我的话。”有人捧着手册久久未语,眼眶发红;有人轻轻摩挲铜锅边缘,像在触摸某种失而复得的信仰。

陆寒站在授礼台侧,一身黑衣衬得身形清瘦如松。

他本不必亲自到场,但他来了,且坚持亲手交付最后一本手册。

那是个约莫十岁的男孩,头发枯黄,手指拘谨地绞着衣角,说话时结巴得厉害,几乎听不清字句。

他叫阿岩,来自西南边境的小寨子,母亲因毒贩诱骗染上瘾症,父亲暴怒之下举刀伤人入狱。

他是被志愿者从废弃庙宇里背出来的,当时蜷缩在香炉旁,怀里抱着半块发霉的糖饼。

“你……你想……学……熬……糖……吗?”男孩抬头,眼神怯懦却执着。

陆寒蹲下身,与他平视。人群安静下来。

“想。”男孩终于挤出一个完整的字。

陆寒点头,将手册递过去,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慢一点没关系,火候急不得。”

那一刻,仿佛时间凝滞。

男孩颤抖着接过手册,泪水砸在铜锅上,发出轻微一声“叮”。

没人知道这句话是说给男孩听的,还是说给十年前那个在病房外守着点滴、等一句谎言成真的自己。

几天后,“灶苗计划”正式启动。

萌萌穿着粉色冲锋衣,在发布会现场蹦跳着宣布:“我要让每个村小都有‘味道课’!”她虽年仅八岁,却是“悦坊”最具号召力的精神图腾——有人说她是苏悦意志的延续,也有人说她是陆氏基因最温柔的反叛。

百名乡村教师经严格筛选入选首期培训,程远被任命为首席讲师。

授课当日,他没带ppt,也没放视频,只从背包里取出一瓶浑浊的糖浆,里面混着细沙与草屑。

“这是我学生奶奶给的。”他平静地说,“她说,这是她丈夫临终前最后熬的一锅糖,没滤干净,但她一直留着。‘甜不能假,’她说,‘但苦,也可以是勇气的味道。’”

台下静默良久,有人悄悄抹泪。

课后,记者追问:“当年‘甜梦工程’以治愈之名操控情绪,造成大规模心理依赖。如今重提‘味道教育’,您不怕历史重演?”

程远笑了笑,眼角皱纹如犁沟般深刻:“我不教他们分辨甜和苦,我教他们敢尝。”

同一周,苏怜在人大听证会上提交《感官权益保护法》草案。

争议最大的条款赫然写着:“禁止利用味觉、听觉进行非治疗性情绪干预。”反对者质疑其过度立法,支持者则称其为“心灵防火墙”。

答辩席上,苏怜一身浅灰套装,神情冷静如刃。

她调出一组数据:自“家庭坦白夜”全国直播以来,青少年主动寻求心理援助的比例上升47%,校园欺凌报案率下降31%。

“我们曾用谎言包裹真相,用甜味麻痹痛苦。”她直视镜头,“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说出‘我不开心’,而不是吞下一粒‘快乐糖丸’。”

她顿了顿,声音微颤:“不是我们消灭了谎言,是我们让真相有了滋味。”

会议结束当晚,一封匿名信寄达“悦坊”办公室。

信纸泛黄,字迹潦草:

“你们找的不只是糖管,是人心的脉络。她在最后一年,还在改图纸……通往更远的地方。”

没人知道是谁寄的,但陆寒盯着那句话看了很久。

几天后,他独自驱车前往旧果园方向。

山路崎岖,车停在半坡,他步行而上。

那里曾是苏悦秘密筹建的第一座地上糖坊,如今只剩断壁残垣,藤蔓缠绕着焦黑木梁。

他蹲在废墟前,指尖拂过一块半埋的砖石,忽觉异样——砖缝间,卡着一截极细的铜管残端,内壁仍有暗红色糖渍沉积。

他怔住。

这不是终点。

这系统,还在延伸。

而在远方某处,或许正有一口老锅,静静等待重新点燃。

(续)

山火来得猝不及防。

那夜,风势骤变,干枯的藤蔓在雷光下噼啪作响,火星从远处荒坡滚落,瞬间点燃了旧果园残存的木质支架。

浓烟升腾如黑柱,撕裂了静谧的夜空。

警报声尚未响起,村里的狗已狂吠不止,老人披衣起身,孩子被母亲搂进怀里,而青壮年们抄起水桶、铁锹,自发冲向火场。

陆寒是第一个赶到的外人。

他本在“悦坊”整理那封匿名信的笔迹样本,突见天边红光翻涌,心猛地一沉——那是苏悦最初埋下火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