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太上皇李世民(1 / 2)

光阴荏苒,数年时间弹指一挥间。

贞观三十年,长安。

这座古老的帝都,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模样。雄伟的城墙依旧,但城内外的景象,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宽阔平整的水泥马路四通八达,取代了曾经的青石板路。道路两旁,一盏盏造型典雅的电灯,在夜幕降临时,会将整座城市照耀得如同白昼,璀璨的灯火,甚至让天上的星月都黯然失色。

马车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百姓们称为“机关车”的新奇造物。这些不需要马拉,靠着一个冒着淡淡蒸汽的铁盒子驱动的车辆,安静而平稳地行驶在街道上,成为了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

城外,曾经的皇家猎场,如今已是举世闻名的“大唐皇家大学城”。数十所涵盖了格物、算学、医学、律法、商科等所有门类的顶尖学府,鳞次栉比。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学生,在这里学习着最先进的知识。他们口中说的,是流利的汉话;他们手中用的,是统一的“唐元”。

东城门外,巨大的“长安东站”内,汽笛长鸣。一辆通体银白,造型如同一条巨龙的“和谐号”磁悬浮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车门打开,走下来的是一群金发碧眼,身穿丝绸长袍的罗马商人。他们刚下车,便熟练地掏出一种名为“掌上通”的便携式通讯设备,开始联系长安的生意伙伴。

仅仅三个时辰,他们便从遥远的君士坦丁堡,抵达了世界的心脏——长安。

这十年,是大唐科技与国力爆炸式增长的十年。

在李承乾的主导下,消灭了“阐教”前哨站,获得了“奇点黑金”之后,修复后的“探路者”号,被重新命名为“炎黄号”。大唐,正式拥有了第一艘可以进行曲率航行的星际飞船。

有了星际航行的能力,统一全球,便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李承乾没有选择用战争与征服。

当“炎黄号”那遮天蔽日的庞大身影,如同神迹般,先后悬停在罗马、法兰克、阿拉伯等帝国都城的上空时,所有的抵抗意志,都在瞬间瓦解了。

李承乾没有提出任何领土要求,他只是通过广域通讯,向全世界的君主和人民,播放了那场与“阐教”前哨站的星际战争录像。

“我们的世界,并不安全。在黑暗的宇宙深处,有远比我们强大,并且对我们抱有敌意的存在。你们的刀剑,你们的城堡,在它们的面前,与孩童的玩具无异。”

“今日,我,大唐皇帝,在此向全人类提议,成立‘地球联合理事会’,集结全人类的力量,共同应对来自星空的未知威胁。放下你们无谓的争执,停止你们可笑的战争。从今天起,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地球人!”

面对来自另一个维度的绝对武力威慑,和那关系到整个文明存亡的宏大命题,没有人能够拒绝。

“地球联合理事会”在长安成立,李承乾毫无悬念地,被推举为第一任最高理事长。

大唐的货币、语言、律法、度量衡,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全球通行的标准。一条条磁悬浮铁路,如同帝国的血管,将整个亚欧大陆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来自美洲的玉米和土豆,彻底解决了困扰人类千年的饥荒问题;来自大唐的青霉素和外科手术,让曾经肆虐的瘟疫,成为了历史名词。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大唐的主导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成型。

而缔造了这一切的传奇帝王,李世民,却选择了在权力的巅峰,悄然隐退。

五年前,贞观二十五年,李世民在太极殿,当着文武百官和世界各国使节的面,正式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承乾。

他自称太上皇,带着此生挚爱的长孙皇后,搬出了皇宫,住进了位于曲江池畔的一座别院里。

此刻,别院的后花园中。

李世民身穿一身粗布便服,正一脸不耐烦地摆弄着一个造型奇特,如同金属盒子的东西。

“观音婢,你快来看看,高明这小子送来的这个叫什么‘全自动烧烤机’的玩意儿,到底怎么用?烟都冒了一早上了,这羊腿怎么还是生的?”

长孙皇后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正优雅地喝着茶,看着丈夫手忙脚乱的样子,忍俊不禁。

“二郎,你把那块红色的‘灵石’放进去了吗?说明书上不是写着,要先给它‘充能’吗?”

“充能?朕是皇帝……哦不,太上皇!吃个羊腿还要自己动手,成何体统!”李世民嘴上抱怨着,还是不情不愿地从怀里掏出一块小巧的“灵能核心”,笨拙地按进了烧烤机的凹槽里。

“嗡”的一声轻响,烧烤机瞬间启动,红外线加热管发出柔和的红光,羊腿在自动旋转的烤架上,很快便滋滋冒油,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

一个清脆的童音响起。

只见一个约莫十岁左右,粉雕玉琢,穿着一身缩小版“龙牙”作战服的小男孩,背着一个和他差不多高的书包,兴高采烈地跑了进来。

正是皇太孙,李长安。

“长安回来啦。”长孙皇后连忙放下茶杯,迎了上去,慈爱地为他擦去额头的汗珠。

“慢点跑,别摔着。”

“奶奶,您看我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李长安献宝似的,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不断旋转的全息投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