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一颗偏离轨道的灵魂 > 第391章 克服自然限制 极端环境建宜居空间

第391章 克服自然限制 极端环境建宜居空间(2 / 2)

几分钟后,各小组的讨论逐渐接近尾声。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了代表,准备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代表们依次站起来,用清晰的语言阐述着各自小组对于如何描述人口分布状况的看法,教室里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交流。

有的小组代表提到,从城乡分布角度看,城市地区由于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人口较为密集;而乡村地区相对人口稀少,不过随着近年来乡村的发展,一些交通便利、有特色产业的乡村人口也有所回流。

还有的小组代表指出,可以按照人口密度等级来描述,把世界划分为人口高度密集区、中度密集区、低度密集区和人口稀少区,分别说明各个区域包含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大致的人口分布特点。

权三金所在小组让松维同学作为本组的代表也站起来发言,松维同学综合了小组内大家讨论的成果,他说道:

“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描述人口分布状况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首先,按大洲划分是基础方法,亚洲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印度恒河平原等地人口密集,而中亚一些内陆国家人口则相对稀少;欧洲整体人口密度大,但北欧部分国家因气候寒冷,人口增长缓慢且分布较散。”

“其次,从自然环境角度,权三金同学的观点很关键,热带雨林气候区因湿热多雨,并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人口相对稀少;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利于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再者,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人口分布,北美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口迁入,形成了多个大型城市群;非洲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因缺乏就业机会和基本生活保障,人口外流现象严重。”

“最后,交通条件也不容忽视,沿海地区因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和交流,往往成为人口聚集地,如东南亚的一些沿海国家;而内陆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分布则相对稀疏 。”

地理课老师认真聆听完各个小组代表的发言后,微笑着点头说:

“大家今天的讨论十分精彩,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描述人口分布状况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展现出了很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人口分布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话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这份探索精神,深入了解人口相关的各种知识。”

“现在老师带你们学习进入人口‘四密四疏区’。”

地理课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在电脑上展示出详细的“四密四疏区”分布图:

“所谓人口‘四密四疏区’,就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极为密集和极为稀疏的四个典型区域;先看人口密集区,第一个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历史上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大量人口在此繁衍生息。像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日本的关东平原等地,都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区域。”

“人口密集区第二个是南亚地区,印度作为南亚的大国,拥有广袤的耕地,适宜的气候,农业发达,为大量人口提供了生存基础。同时,南亚地区历史悠久,宗教文化丰富,也使得人口不断聚集。”

“第三个是欧洲西部,这里经济高度发达,工业和服务业繁荣,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欧洲西部有着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口迁入,像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城市,都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人口密集。”

“第四个是北美东部地区,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城市群。北美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拥有众多的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就业前景好。同时,这里的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越,也成为了人口聚集的热门地区。”

地理课老师讲到这里,此时感觉有些口干舌燥,她便拿起教学电脑旁边的水杯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继续说道:

“说完人口密集区,再来看人口稀疏区。第一个是干旱的沙漠地区,比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这里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极度匮乏,几乎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也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所以人口非常稀少。”

“第二个是寒冷的极地地区,像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极端寒冷,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被冰雪覆盖,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只有少量的科研人员会短暂停留,几乎没有常住人口。”

“第三个是高耸的高山地区,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这里地势险峻,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不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人口分布十分稀疏。”

“第四个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地区,如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这里湿热多雨,森林茂密,蚊虫肆虐,还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人口也相对稀少。”

权三金听完地理课老师所讲的人口‘四密四疏区’,不禁陷入沉思,他意识到人类的聚居模式并非偶然,而是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分布格局不仅反映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也揭示了未来人口迁移与区域发展的潜在规律。

权三金进一步想到,随着气候变化和资源压力加剧,一些原本适宜居住的地区可能面临环境退化,人口分布或将被迫调整;同时,科技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进步,也可能使人类逐步克服自然限制,在极端环境中建立宜居空间。

“学生们,了解了人口‘四密四疏区’的分布情况后,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与之前我们讨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大家可以在小组内再次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