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对以上所学习的知识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世界气候按纬度位置分为热带【4种】、温带【5种】、寒带【1种】;按大陆位置可分为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按地形来说就是‘高原山地气候’。”
“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热带气候区终年高温,人们饮食偏爱清凉解暑的食物,建筑多采用通风设计;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催生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饮食偏好,文化艺术也深受气候浸润;”
“寒带气候区则以极寒为特征,交通建设面临冻土、降雪等多重挑战,但也催生了雪地摩托、智能加热道路等创新解决方案。无论是房屋构造、交通工具,还是节日庆典、文学创作,气候都如同无形的纽带,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理解气候的分布规律与影响机制,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也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现在老师再来讲讲这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气候是有相关的影响因素在的,有关气候的影响其一是纬度位置对气温影响很大:(1)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2)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其二是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显着:沿海地区受海洋调节作用明显,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降水相对较多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比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而西北内陆地区则较为干旱。”
“其三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不可忽视: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也会影响气候,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像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而北坡则相对干旱。”
“其四是洋流因素对气候也有重要作用: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气候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使得西欧地区形成了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秘鲁寒流则对南美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形成了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权三金和班上的其他学生听着地理课老师的讲解,都全神贯注,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关键的知识点;权三金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梳理着这些复杂的气候影响因素,他发现原来生活中那么多看似平常的现象,都和气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家乡的房屋大多是坡屋顶,地理课老师刚才讲过这和当地的降水情况有关,现在看来,这小小的屋顶设计里竟藏着气候的大智慧。
班上有的同学微微点头,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还有的同学轻轻皱眉,似乎在思考那些还没完全理解的内容。整个教室里,只有老师沉稳的讲解声和同学们笔尖在纸上沙沙的记录声。
“学生们,气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点,从刚刚我们所举的众多例子中便可见一斑。气候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影响着我们的饮食偏好,还渗透到了文化的方方面面。”
“学生们可以想象一下,在炎热的热带地区,人们为了避暑,会建造带有宽大屋檐和通风口的房屋,同时饮食上也会偏好清淡、解暑的食物;而在寒冷的寒带,人们则需要厚重的衣物和保暖性能极好的住宅来抵御严寒。”
“这些因气候而生的生活方式,经过岁月的沉淀,逐渐演变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所以,深入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还能让我们更加尊重和欣赏这个多元而精彩的世界!”
“老师在这课程的最后,想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呼吁‘保护环境 人人都有责任’,”
地理课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种子般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
“环境是我们生存的根基,气候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这些都是环境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信号。”
“想象一下,如果冰川继续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那么沿海的城市和岛屿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如果干旱和洪涝灾害更加频繁,那么我们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的守护者,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汇聚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了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
权三金和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涌起了一股澎湃而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子,更是肩负着时代使命、将要为未来社会贡献力量的积极创造者。
保护环境这一重任,必须从权三金这一代年轻人开始行动,并且要立即付诸实践,从当下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为构建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中庸》所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是这种“中和”之道的现实体现。
权三金默默握紧了手中的笔,心中立下誓言:从此刻起,将严格践行环保理念,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做起,影响身边人共同行动;他深知,唯有以实际行动守护地球家园,才能让未来的世界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权三金抬头望向窗外,温柔地月光洒在校园的绿荫上,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他内心的誓言!那一刻,他仿佛看见多年后的世界,蓝天如洗,江河清澈,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
权三金在心里认为,只要每个人都不再袖手旁观,积极投身于环保行动中,哪怕只是少用一根吸管、多栽一株绿植,都是对地球未来的深情告白!他相信,无数微小的改变终将汇成时代的洪流,推动人类文明走向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晚自习的下课铃声响起,权三金缓缓合上写满笔记的地理课本,却未急着起身,而是静静坐在座位上,回味着这堂课带来的震撼与启示。教室里,同学们或收拾书包,或三两成群小声讨论着课堂内容,气氛中带着一丝意犹未尽。
权三金注意到,平日里总爱嬉笑打闹的小李,此刻也一脸严肃地和同桌讨论着如何减少塑料使用;而一向沉默寡言的小张,则默默将教室角落的空瓶捡起,投进了回收箱。这些细微的变化,让权三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原来,环保的理念已悄然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