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无锡市《江阴市》(1 / 2)

一、区域概况

江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9′-120°34′,北纬31°40′-31°57′。东接张家港市,南邻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西连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北濒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是长江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港口城市,素有“江尾海头”“锁航要塞”之称。全市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83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达35公里,境内地势平缓,南部为太湖平原边缘,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6米,无山丘地貌。

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7c,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无霜期约240天,自然条件适宜工农业发展与人类居住。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的标杆城市,江阴市产业基础雄厚,形成了钢铁、纺织、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主导产业,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000.1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前列;同时,区域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2024年接待游客量达2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80亿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旅游的协同繁荣。

二、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江阴市为江苏省无锡市代管县级市,现下辖10个镇、6个街道,分别为澄江街道、南闸街道、云亭街道、申港街道、利港街道、夏港街道、璜土镇、月城镇、青阳镇、徐霞客镇、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长泾镇、顾山镇、祝塘镇,共243个村(社区),其中社区105个,行政村138个,市人民政府驻澄江街道澄江中路9号。

(一)街道简介

1. 澄江街道:位于江阴市中部,是江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内交通便捷,京沪高速、沪蓉高速穿境而过,江阴长江大桥北接线在此交汇,路网密集。作为江阴老城核心区,澄江街道商业氛围浓厚,大型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遍布,同时工业基础扎实,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境内拥有兴国塔、江阴文庙等历史古迹,以及中山公园、兴国园等休闲场所,历史文脉与现代都市气息交融,宜居宜业宜游。

2. 南闸街道:地处江阴市西南部,东接云亭街道,南邻青阳镇,西连常州市武进区,北靠澄江街道。区域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锡澄运河穿境而过,水利资源丰富。工业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农业以优质水稻、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为特色。境内拥有狮山湖公园、香山湖公园等生态景观,以及蔡泾庙等历史遗存,生态环境优美,是城区西南的重要门户板块。

3. 云亭街道:位于江阴市东南部,东接周庄镇、华士镇,南邻徐霞客镇,西连南闸街道,北靠澄江街道。街道境内工业发达,形成了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同时生态资源丰富,应天河、白屈港等河道纵横,云亭公园、绮山森林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休闲空间。交通便捷,长山大道、徐霞客大道贯穿境内,是连接江阴城区与东南部乡镇的重要枢纽。

4. 申港街道:地处江阴市西部,东接夏港街道,南邻利港街道,西连常州市新北区,北濒长江。街道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工业以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是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境内拥有申港河、新沟河等水系,以及季子祠、缪荃孙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存,历史底蕴与工业活力兼具,发展格局多元。

5. 利港街道:位于江阴市西部,东接申港街道,南邻常州市武进区,西连常州市新北区,北濒长江。街道长江岸线资源丰富,工业以能源、化工、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同时农业以特色种植、水产养殖为亮点。境内拥有利港公园、西石桥公园等休闲场所,以及利港古街等历史遗存,生态环境与工业发展协调推进,是临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

6. 夏港街道:地处江阴市西北部,东接澄江街道,南邻申港街道,西连申港街道,北濒长江。街道是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仓储等产业为主,依托长江港口优势,物流产业发达。境内拥有夏港公园、望江公园等生态景观,以及夏港古街、三元殿等历史遗存,是工业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城区板块。

(二)乡镇简介

1. 璜土镇:位于江阴市最西部,东接利港街道,南邻常州市武进区,西连常州市新北区,北濒长江。镇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江阴重要的农业产区,葡萄种植产业闻名遐迩,“璜土葡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工业以精细化工、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为主,同时依托长江岸线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境内拥有璜土公园、玫瑰园等生态景观,以及千年古刹悟空寺,农业、工业、旅游业协同发展。

2. 月城镇:地处江阴市中部偏西,东接南闸街道,南邻青阳镇,西连常州市武进区,北靠夏港街道、申港街道。镇内河网密布,锡澄运河、月城运河穿境而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工业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为主,农业以水产养殖、优质水稻种植为特色。境内拥有双泾生态园、月城公园等休闲场所,以及能仁寺等历史古迹,水乡风情与工业发展交融。

3. 青阳镇:位于江阴市南部,东接徐霞客镇,南邻无锡市惠山区,西连常州市武进区,北靠南闸街道、月城镇。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江阴南部的商贸重镇和交通枢纽。工业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农业以优质水稻、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为特色。境内拥有嘉茂国际花鸟园、悟空寺(分寺)等景点,以及青阳古街等历史遗存,商贸活跃,生态优美。

4. 徐霞客镇:地处江阴市南部,东接祝塘镇、长泾镇,南邻无锡市锡山区,西连青阳镇,北靠云亭街道、周庄镇。镇以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命名,是徐霞客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工业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农业以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为亮点。境内拥有徐霞客故居、徐霞客文化旅游区等核心景点,以及众多生态休闲场所,文化旅游与工业发展协同推进。

5. 华士镇:位于江阴市东部,东接张家港市,南邻周庄镇,西连云亭街道,北靠长江。镇工业实力雄厚,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形成了钢铁、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乡镇前列。境内拥有华西村、华士公园等景点,以及华士古街、泰清寺等历史遗存,工业文明与乡村旅游、历史文化交融,发展特色鲜明。

6. 周庄镇:地处江阴市东部,东接华士镇,南邻徐霞客镇,西连云亭街道,北靠长江。镇工业发达,以纺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是江阴东部的工业重镇。境内拥有周庄公园、长寿公园等休闲场所,以及周庄古街、福慧寺等历史遗存,同时生态环境良好,应天河、东横河等河道纵横,宜居宜业。

7. 新桥镇:位于江阴市东部,东接华士镇,南邻顾山镇,西连周庄镇,北靠长江。镇工业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主,是江阴重要的工业乡镇之一。境内拥有新桥公园、海澜飞马水城等特色景点,其中海澜飞马水城以马术文化为核心,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工业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态势显着。

8. 长泾镇:地处江阴市东南部,东接顾山镇,南邻无锡市锡山区,西连徐霞客镇、祝塘镇,北靠周庄镇。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江阴东南部的文化重镇。工业以纺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为主,农业以优质水稻、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为特色。境内拥有长泾老街、上官云珠故居等历史遗存,以及长泾公园、香山公园等生态景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9. 顾山镇:位于江阴市最东南部,东接张家港市,南邻无锡市锡山区,西连长泾镇,北靠新桥镇。镇地处江阴、张家港、无锡三地交界处,交通便捷,商贸活跃。工业以纺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农业以特色种植、畜禽养殖为亮点。境内拥有顾山公园、红豆院等景点,红豆院因千年红豆树而闻名,历史文化与生态休闲兼具。

10. 祝塘镇:地处江阴市南部,东接长泾镇,南邻无锡市锡山区,西连徐霞客镇,北靠周庄镇。镇工业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是江阴南部的工业重镇。境内拥有祝塘公园、五福公园等休闲场所,以及祝塘古街、崇圣寺等历史遗存,同时生态环境良好,河网密布,水乡风貌浓郁。

三、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

江阴市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境内南楼遗址、祁头山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了早期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代末年,春秋战国时期属吴地,后归入越国、楚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江阴地区属会稽郡延陵县。

西汉时期,属毗陵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属吴郡毗陵县。三国时期,属东吴毗陵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阳县,治所在今江阴市澄江街道,这是江阴地区设县之始,属毗陵郡。南朝梁绍泰元年(555年),暨阳县改为江阴县,因地处长江之南,故名“江阴”,隶属江阴郡,郡治与县治同驻江阴城。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江阴郡,江阴县属苏州;大业三年(607年),属毗陵郡。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暨州,领江阴、暨阳、无锡三县;武德九年(626年),废暨州,江阴县复属苏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苏州。五代十国时期,江阴县属吴越国苏州。

北宋淳化元年(990年),江阴县属两浙路常州;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江阴军,属两浙西路;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废江阴军,复为江阴县,属常州;庆元元年(1195年),复置江阴军。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江阴路总管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降为江阴州,属常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江阴州为江阴县,属常州府。清沿明制,江阴县仍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江阴县属江苏省;民国三年(1914年),属苏常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江苏省;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无锡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江阴解放,属苏南行署区常州专区。

1953年,苏南行署区撤销,江阴县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58年,属苏州专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江阴县属无锡市;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由无锡市代管至今。

(二)文化脉络

1. 吴文化根基:江阴地处吴文化核心区域,春秋战国时期即为吴地重要组成部分,暨阳县、江阴县的设置进一步巩固了吴文化的传承基础。吴文化的“谦让、开拓、务实”精神融入江阴文化基因,传统建筑、民俗活动、饮食文化等均体现了吴文化的细腻灵动与兼容并蓄,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与长江沿岸的豪迈特质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风貌。

2. 港口文化特质: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江阴“江尾海头”的地理区位孕育了独特的港口文化。从古代的漕运码头到现代的深水良港,长江岸线见证了江阴的商贸繁荣与对外交流。港口文化的核心是开放包容、务实创新,这种文化特质推动了江阴从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工业港城的转型,也塑造了江阴人敢为人先、善于开拓的精神品格。

3. 工商文化传承:江阴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明清时期,棉纺织业、米业等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商贸活动活跃;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逐步兴起,形成了“经世致用、实业救国”的工商文化;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迅速崛起,“苏南模式”的核心经验源于此。工商文化与吴文化、港口文化交融,形成了“务实创新、诚信经营、抱团发展”的鲜明特质,为江阴县域经济的持续繁荣提供了精神支撑。

4. 名人文化积淀:江阴历史上名人辈出,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清代学者缪荃孙、近代演员上官云珠等众多名人,为江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名人文化不仅体现在故居、纪念馆等物质遗存上,更融入区域文化精神,形成了崇尚知识、重视教育、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激励着后人不断进取。

四、历史人物与近代人物

(一)历史人物

1.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市徐霞客镇人,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自幼博览群书,不慕功名,立志“问奇于名山大川”,从22岁起开始长达30余年的旅行考察,足迹遍布中国16个省、市、自治区。他以亲身经历和科学态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地质、水文、气候、植被、风俗等情况,着成《徐霞客游记》。这部着作不仅是珍贵的地理文献,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文笔生动优美,兼具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徐霞客的探险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影响深远,被后人尊为“游圣”,其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号艺风,江阴市申港街道人,清代着名学者、目录学家、藏书家、教育家。光绪二年(1876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江南图书馆馆长、京师图书馆监督等职。缪荃孙学识渊博,毕生致力于文献整理、藏书、校勘与教育事业,编纂了《续碑传集》《艺风堂藏书记》《江阴县续志》等大量着作,校勘古籍数百种,为保存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藏书丰富,达10余万卷,创办了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前身),推动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

3. 季札(生卒年不详):又称公子札,春秋时期吴国贵族,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贤明仁德,多次避让王位,被后人誉为“至德第三人”。他曾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传播吴国文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相传季札出使归来时,在江阴申港一带停留,后人为纪念他,建有季子祠,祠内现存的“十字碑”相传为孔子所书,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季札的谦让美德与文化贡献,对江阴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阴市澄江街道人,清代着名词人。出身官宦世家,早年屡试不第,后曾任淮南盐官、东台知县等职。蒋春霖工词,其词多写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思,风格沉郁苍凉,意境深远,与纳兰性德、项鸿祚并称为“清代三大词人”。着有《水云楼词》《水云楼诗賸》等,其词作被后人推崇备至,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二)近代人物

1. 上官云珠(1920-1968):原名韦均荦,又名韦亚君,江阴市长泾镇人,中国近代着名电影演员。早年在上海求学,后进入电影界,先后在明星影片公司、昆仑影业公司等任职,出演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经典影片。上官云珠演技精湛,善于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从大家闺秀到劳动妇女,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成为中国影坛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她的表演艺术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故居现为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供后人缅怀。

2.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寿椿,江阴市澄江街道人,中国近代着名音乐家、作曲家、演奏家,中国现代民族器乐事业的开拓者。自幼喜爱音乐,精通琵琶、二胡等多种乐器,后师从周少梅、沈肇州等民乐大师,潜心钻研民族器乐演奏与创作。刘天华致力于民族音乐的革新与发展,吸收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改良二胡制作工艺与演奏技法,创作了《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病中吟》等10首二胡独奏曲和3首琵琶独奏曲,使二胡从民间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奠定了中国现代二胡艺术的基础。他还创办了国乐改进社,主编《音乐杂志》,培养了大批民族音乐人才,被誉为“中国现代二胡之父”。

3. 俞敏洪(1962年生):江阴市夏港街道人,中国当代着名教育家、企业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致力于英语培训事业。俞敏洪秉持“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推动新东方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机构之一,业务涵盖外语培训、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多个领域。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捐赠设立教育基金,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着有《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等着作,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青年。

4. 吴仁宝(1928-2013):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人,中国当代着名农民企业家、农村改革家,华西村的带头人。从20世纪60年代起,吴仁宝带领华西村村民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发展乡镇工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他秉持“有福民享、有难官当”的理念,注重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生活改善,推动华西村形成了“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发展格局。吴仁宝的改革精神与实干作风,为中国农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被誉为“中国农民的榜样”。

五、遗址与必游景点

(一)重要遗址

1. 祁头山遗址:位于江阴市璜土镇,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约7000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包括石斧、石锛、陶釜、陶鼎、玉玦等,其中部分陶器带有独特的纹饰,反映了早期先民的生产生活与审美观念。祁头山遗址的发现,将江阴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