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相生,阴阳相济,天为阳,地为阴;天为动,地为静。
如今青天将破,需地之承载,方能重塑乾坤。”
镇元子低声沉吟,声音带着大地般的厚重与沉稳。
随着他的话语,一卷古朴的书卷自他袖中缓缓飞出,悬浮在他身前。
那书卷通体呈土黄色,表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道文,散发着浓郁的大地气息,正是镇元子的先天灵宝——地书。
地书展开,书页哗啦啦作响,每一页都像是一片浓缩的大地,上面印着山川河流、草木鸟兽、城池村落,栩栩如生。
随着地书的展开,整个地仙界都开始微微震颤,一股磅礴的大地之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顺着地书的指引,朝着五庄观的方向涌去。
最先有反应的是万寿山。
整座山峰开始发光,土黄色的光晕从山体深处溢出,顺着山道流淌,如同一条条黄色的河流,最终汇入五庄观大殿之中。
接着是周边的山川河流,形成现实。
五岳之首的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皆发出璀璨的黄光,与万寿山遥相呼应;
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大江大河,水流放缓,水面泛起黄色的涟漪,
一股股水汽与大地之力交织在一起,化作漫天的甘霖,洒落人间。
倒映未来,在那更远的地方,东胜神洲的平原,西牛贺洲的高原,南瞻部洲的丘陵,北俱芦洲的冰原,
都开始涌动着大地之力。
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草木,疯狂地汲取着这份力量,变得愈发青翠挺拔;
那些栖息在大地上的生灵,感受到这份温暖与厚重,纷纷匍匐在地,表达着敬畏与感恩。
地书之上的道文开始烨烨生辉,土黄色的光芒越来越盛,将整个大殿都映照得一片金黄。
镇元子缓缓伸出双手,掌心向上,对准了展开的地书。
“地仙界,承天地之重,载万物之灵,今日,我与大地相融,共承远古青天之重!”
他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地仙界,遍布无尽仙人,遍布三十三天。
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心。
随着他的话语,地书化作一道璀璨的黄色光柱,直射镇元子的眉心。
镇元子的身躯微微一震,随即闭上了双眼,脸上露出了平静而肃穆的神情。
地仙界的大地之力,顺着地书的指引,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体内,与他的道基、他的元神、他的血肉融为一体。
他的身躯开始发生莫名的变化。
原本中等的身材,渐渐变得愈发挺拔、厚重,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岳,屹立不倒;
他的皮肤之上,浮现出淡淡的山川河流纹路,如同大地的脉络,流转着土黄色的光芒;
他的眼眸之中,映照出地仙界的万千景象,草木的生长,生灵的繁衍,城池的兴衰,尽在其中。
他能感受到,自己的感知变得无比敏锐。
他能听到大地深处,岩浆奔涌的声音;
能闻到泥土之中,草木生长的芬芳;
能触摸到风中,水汽与尘埃的碰撞。
他不再仅仅是镇元子,他仿佛化作了洪荒本身,大地的每一次呼吸,他都能感知;
大地的每一次脉动,他都能共鸣。
他的道,不再是单纯的地之道,而是承载万物、守护苍生的大地之道。
与此同时,诸天万界之上,一座神秘的神话殿堂悄然浮现。
正是神话殿堂本体。
这座殿堂,通体由不知名的玉石雕琢而成,巍峨壮观,神圣庄严,殿宇之上,悬挂着无数块金色的牌匾,
每一块牌匾之上,都烙印着一个名字,一个代表着某一道序、某一种法则的名字。
此刻,殿堂的西南角,一块原本黯淡无光的牌匾,突然开始发光。
牌匾之上,土黄色的道文缓缓浮现,先是“大地”二字,厚重沉稳,如同山岳;
接着是“立秋”二字,金黄璀璨,如同成熟的稻谷。
随着道文的浮现,牌匾之上,渐渐烙印出一个名字——镇元子。
那牌匾之上的道文,正是立秋的道文。
立秋,是天地万物由盛转衰、由长转收的时节,代表着成熟、收获与厚重,与镇元子此刻所悟的大地之道、承载之奥义完美契合。
立秋的道文烨烨生辉,土黄色与金黄色的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的光柱,
直射下界的五庄观,与镇元子体内涌动的大地之力遥相呼应。
神话殿堂之中,其他的牌匾纷纷震动,
散发出各自的光芒,仿佛在为这位新晋的神话殿堂之主表示祝贺。
而那烙印着镇元子名字的立秋牌匾,光芒越来越盛,最终稳定下来,成为了神话殿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代表着天地间秋收之序、大地之重的法则。
五庄观内,镇元子缓缓睁开了双眼。
他的眼眸之中,土黄色与金黄色的光芒交织,
如同蕴含着整个地仙界的生机与厚重。
他缓缓站起身,身上的土黄色道袍无风自动,散发着磅礴的大地之力。
他抬头望向殿外的无边青天,望向那神秘的王座,脸上露出了平静而坚定的笑容。
“东华道友,天欲破,我以地承之;风欲涌,我以土镇之。”
他的声音穿越了时空的壁垒,传到东华仙君的耳中,“太明玉完天的存续,便由你我二人,一同守护!”
青天之上,深渊依旧吞噬着无数风之形态,一股新生的力量正在孕育;
大地之上,镇元子与地仙界相融,大地之道与立秋之序相互印证,一股承载的力量正在觉醒。
地仙界,开始融入无边青天。
此时,天与地,动与静,破与立,在这一刻,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而这场关乎诸天万界存续的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
风依旧在涌,地依旧在承,神话殿堂的牌匾依旧在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