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湾边,柳枝依旧轻拂水面,流水潺潺,仿佛从未有人在此驻足。李刚负手而立,目光平静地注视着Z先生消失的方向,直到那抹佝偻的身影彻底融入远方的景物,再无迹可寻。
他脸上的那丝淡然笑意缓缓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审慎。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如同化作河边另一块沉静的石头,任由思绪在脑海中飞速运转。
“七分真,三分假……”李刚低声自语,声音微不可闻,却带着洞悉世事的冷静,“亲身涉险、临机决断、寻求出路,这七分,大抵是真。一个组织的首脑,若非被逼到墙角,绝不会轻易走到台前,更不会将存续的希望寄托于一场豪赌。他感受到了特区的压力和时代的变迁,这是他的‘真’。”
“但是,”李刚眼神锐利如刀,扫过看似平静的河岸四周,“仅凭他一人,一个初来乍到的老家伙,能在我们刚刚锁定阿雅、王迁的住所尚属内部信息时,就如此精准地布下这一连串的局?从利用孩童贴标记,到咖啡厅精准投递画像,再到远程触发钟楼……这其中的信息传递、资源调动、时机把握,环环相扣,精妙得像一场编排好的戏剧。这绝非一个单枪匹马、且自称‘老派’的人能独立完成的。那三分‘假’,就在于他隐瞒了在特区内部,至少还有一个,甚至一个小组的‘钉子’或联络节点在协助他。这帮老派的杀手或许不精通最前沿的黑客技术,但他们经营多年的、基于人力和传统渠道的情报网络,不容小觑。”
想到这里,李刚不再犹豫,他看似随意地抬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这是一个预设的、极其隐蔽的动作。
几乎在他动作完成的瞬间,加密通讯器里传来了北斗压低的声音:“刚哥,他动了。沿着河岸向北,速度不快,看起来很谨慎。”
“跟上他。”李刚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清晰传出,冷静得不带一丝烟火气,“启动‘天眼’最高权限,调动‘蜂鸟’系列微型无人机群,采用高空滞回模式,光学变焦锁定,热成像辅助。记住,保持绝对安全距离,宁可跟丢,也绝不能让他察觉到被监视。我要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
“明白!‘蜂鸟’已升空,数据链同步中。”北斗的回应迅速而专业。
……
距离河湾数公里外,一座经过伪装的通讯车内,北斗坐在布满屏幕的控制台前,双手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操作。屏幕上,来自高空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稳定而清晰,如同上帝之眼,俯瞰着大地。画面上,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佝偻身影,正沿着河岸不紧不慢地走着,看上去与寻常钓叟并无二致。
但北斗知道,这看似寻常的步伐下,隐藏着何等敏锐的感知和反追踪能力。
Z先生离开河湾后,并未直接前往任何明确的目的地。他先是沿着河岸走了约一公里,然后突然折向,钻进了一片茂密的防护林。林中光线昏暗,植被茂密,极大地限制了空中视野。
“目标进入林区,光学追踪受阻。切换至广域红外和生物信号监测模式。”北斗冷静下令。
无人机群立刻调整侦测模式,虽然无法看清具体样貌,但一个代表生命体的热源信号依旧在屏幕上清晰移动。只见他在林中东绕西拐,路线毫无规律,时而停顿,时而加速,显然是在利用复杂环境检验身后是否有人跟踪。
片刻后,他走出树林,热源信号显示他来到了一个临近公路的乡村集市。集市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嘈杂的环境和密集的人流是摆脱跟踪的绝佳场所。
“目标进入集市,人流量巨大。启动人脸识别辅助系统,预设特征:身高约175,男性,年龄55-65岁,混血特征,深色外套。同步调动集市周边所有公共监控探头。”北斗连续下令。
屏幕上,无数人脸被快速捕捉、分析、比对。然而,Z先生如同水滴融入大海,在进入集市后不久,代表他的那个热源信号就在一个监控死角附近骤然减弱,随即消失!
“热信号消失!他脱掉了蓑衣?或者进入了隔热环境?”一名技术人员报告。
“不是脱掉,”北斗紧盯着屏幕,眼神锐利,“是混合!他混入了人群,很可能迅速更换了外套,甚至可能进行了简易的伪装。启动行为模式分析!筛选出在热信号消失点附近,行为模式与‘Z’相似的目标——步伐沉稳,警惕性高,有意避开摄像头正面拍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