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不是为了帮晁天王……”
顾大嫂疑惑问道:“那梁山这次带这么多人过来又是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当然是防备清风山!”
孙立在心里嘀咕,但这句话他无法告诉弟弟孙新和弟媳顾大嫂。
如今的清风山虽已被宋江控制,但加上老弱残兵也不足千人,整体防御极为薄弱。
若让山寨里的喽啰知道,东京来的赵大郎带着四千兵马来清风山,其实是针对他们,这些喽啰恐怕早就惊慌逃散了。
“这几天你们都小心点,”
孙立叮嘱,“没事别往梁山那边跑!”
说完,他转身去找宋押司。
看着孙立离开的背影,顾大嫂不解地问:“大伯为何不让我们去梁山?”
“还能为什么?”
小尉迟没好气地说,“大哥和宋押司都想招安,而梁山是地地道道的反贼,咱们跟梁山走得太近,恐怕大哥在宋押司面前不好交代。”
“这有什么不好交代的!”
顾大嫂冷笑道,“我们兄弟解珍、解宝不是已经在梁山了吗?咱们与梁山往来,那是我们自己的事,关宋江什么事?”
“娘子,”
孙新苦笑着摇摇头,“有些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咱们这边觉得无所谓,但在宋江眼里……”
小尉迟孙新解释道:
“倘若我们与梁山来往密切,”
“在宋押司眼中,”
“或许会觉得大哥三心二意,”
“既想随他一同接受招安,”
“又暗中在梁山找退路。”
“哼!这算什么!”
顾大嫂冷哼一声,
“宋押司还未有所动作,”
“就已疑神疑鬼,”
“依我说,这样的人难成大事,”
“不如大家直接上梁山,效仿解珍、解宝兄弟。”
“罢了!”
孙新头疼地说,
“以后别在大哥面前提这些,”
“他一心想着复官,”
“听了这话定会不悦。”
“另外,”
孙新叮嘱道,
“虽然我们已在清风山,为一方首领,”
“但刚才的话,还是谨慎为妙,”
“莫让人听见。”
“否则传到宋押司耳中,”
“难免惹他生疑,后果不堪设想。”
“唉,原以为上了清风山能自在些,”
顾大嫂不满地嘀咕,
“如今反倒不如从前自由。”
“呵呵,”
孙新勉强一笑,未敢反驳。
他知道顾大嫂一直向往像解珍、解宝兄弟那样投奔梁山,
如今留在清风山,不过是迁就自己罢了。
...
此时,
孙立从住处出来,
径直朝宋江的院子走去。
到了时,吴用恰好也在。
“押司,先生,”
孙立打了招呼,“有事相告。”
“何事?可是出了什么事?”
宋江急切问。
自孙立上山后,
因昔日于战场救过宋江,孙立已然成为及时雨的亲信。
"押司,"
孙立复述了刚从兄弟处听来的传闻,
"据我兄弟所言,这些天寨里都在议论此事,"
"我也分不清是福是祸。”
"梁山为晁天王……"
宋江脸色骤沉,心想:
及时雨本应是清风山的继承人,即便要为晁盖谋划,也该由自己定夺,怎能让仅是晁盖友人的赵言占先?
更令宋江不安的是,清风山上下竟对流言传得如此广泛。
这表明,在喽啰心中,梁山似乎比自己更愿支持晁盖!
"学究,这……"
宋江急切求助般望向吴用。
智多星眉头紧锁,思虑良久,终无奈摇头:"押司,梁山就在寨中,咱们一举一动都难逃他们察觉。”
"所以,"吴用警示道,
"不论发生何事,押司切勿轻举妄动。”
"赵寨主或许正盼着您犯错,那时他便能名正言顺驱逐我们。”
"先生宽心,"宋江咬牙回应,
"这些道理我都懂。”
"可这谣言置之不理也不妥吧?"
病尉迟此时插嘴道,
"谣言已传开,不少喽啰都信以为真!"
"若梁山以此为借口,逼迫我们攻打青州府,该如何应对?"
"这……应当不会吧?"
宋江又转向吴用。
智多星皱眉沉思,继而苦笑道:
孙提辖所虑并非全无道理。
若梁山寨主真不顾脸面,恐怕真会出此下策。
“即便如此……”
宋江震惊地说道:“这般天气,怎能行军攻城?”
“押司,梁山未必真要攻打青州城,”
吴用叹息,“只需传出风声,到时候我们就进退维谷了。”
无需吴用多言,宋江已然明了。
一旦梁山有所行动,他便陷入左右为难之境。
若答应出兵,以清风山现有的实力,恐怕一触即溃。
而宋江作为晁盖的继任者,自当率先冲锋。
然而,这样的兵力配置,在青州府城坚固的防御面前,不过是以卵击石。
若拒绝梁山的要求,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即便梁山撤回,宋江的声誉也会荡然无存。
外人尚且愿为晁盖复仇,身为清风山首领的宋江,岂能对此置若罔闻?
宋江在院中踱步,眉头紧锁。
病尉迟忍不住劝道:“押司,或许我们想多了。
梁山未必有这般深意吧?”
“孙提辖,切莫轻视梁山!”
智多星提醒道,“梁山有三位军师:许贯忠、闻焕章和朱武。”
“这三人,一位是朝廷武状元,一位曾为落第秀才,另一位则是绿林寨主。”
“既然皆以智谋着称,自然都不易对付。”
“梁山仅用大半年时间,”
“便发展到这般规模!”
“虽主要靠赵大郎,”
“但这三位军师也贡献良多。”
“若他们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