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天气冷的快,刚到中秋凉意便扑了一脸。
周军围困沂山关已有月余,除诈杨冲出城那次,双方未再有过交战。杨冲被革职,他那好侄子杨凌叫他回原州城养老。如今守沂山关的是杨凌妻弟吴忠。此人庸碌,唯有一点好处,就是听杨凌的话。
周军三五不时的去沂山关下叫骂,吴忠连个面都不露,关城好似被泥浆糊住了一样,连个苍蝇都飞不出来。时日一久周军便也没了耐心。
一大早方野拿了国都来的折子,正碰上从沂山关回来的将士们,隐约听着几声抱怨,他眉头微蹙,加快步子去了中军大帐。
“……大公子,太子殿下的密信还有一道宫里出来的折子。”方野将东西递上,纠结了一瞬,说道:“大公子,战事几个月未有进展,底下将士们似有些松散怠慢。冯起张齐二位副将军多番敲打警告,可过两日老毛病又犯了。”
赵珩就道:“赚杨冲出关那一仗打的太痛快了,这些臭小子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岂知沂山关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军纪散漫,想必有些将领心中也生了几分不满的心思,上行下效罢了。打仗非一朝一夕之事,若连这点耐心都没有,未来也难担重任。”
方野越想越生气:“小人算是品出来了,他们不过是觉得大公子年纪轻轻便做一军主将不服气罢了。但大公子也是凭自己的能力博来的,南平关全军将士亲眼看着的!他们却只认为那场胜仗是侥幸,却不知这场仗背后大公子和李先生花费多少心血。”
“有什么好生气的,我又不是金元宝,还得人人见了我都喜欢。”赵珩笑着摇头,点着宫里下发的折子道:“不止将士们,便是朝廷那帮大臣也急了,陛下下令,命我们腊月前务必解决了陇西战事,朝廷没那么多粮饷。事若不成,则革职问罪。”
方野听了更来气了,梗着脖子嘟囔:“朝廷也不干人事儿。”
“朝廷要是干人事儿大周也不是今天这副破烂局面。”赵珩把折子随手丢了,道:“这还是元煦周旋下来的结果。不过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的,仗不好打,将士们也遭罪,最好能在入冬前解决战事……”
赵珩眯起眸子,决定冒一次险。
中秋前,赵琰弄了几坛子秦阳米酒给赵珩送了过来,原想着大哥不能去观礼,但喜酒总是要喝的。
今日刚好中秋,赵珩头一次破了军中不饮酒的例,把几坛子酒给将士们分了。虽每人只分得一小碗,那也叫将士们狠狠解了馋,营帐中难得有了几分喜气。
赵珩同将士们同饮一杯,说了些不痛不痒鼓舞人心的话便回帐子去了。他进去时李玄度刚好勾勒完最后一笔。
听着声知道是赵珩,李玄度也没擡头,只说道:“这玉佩小,刻符文费眼睛,好在我刀工不错,一次就成。不然若把玉佩刮花了,阿琰那精细鬼还不心疼死。”
赵珩凑过去看了看,只看到乱七八糟鬼画魂一样的线条,密密匝匝的,不由得又心疼起李玄度来:“眼睛酸了?是我想的不周了,叫你如此劳神费心。”
“往后你多疼疼我就是了。”李玄度调侃一句,又道:“何况这算是我们送给阿琰的新婚贺礼,自然要仔细些。”
这玉佩正是赵琰送给赵珩的那块,不过赵珩想着这玉石有灵气,是好东西,玉佩又是阿琰亲手打磨出来的,与他也有缘分。便问李玄度能否在玉佩上雕刻符文。
李玄度抚摸着他刻好的线条,说:“巫族的平安咒,贴身佩戴可保平安,阿琰常年在外跑生意,总叫人担心的。”
赵珩没看玉佩,将目光落在李玄度修长的手指上。他拿起李玄度的手,指腹上还有刻刀留下的红色印痕,怎么都抚不平。
“明日就好了。”李玄度不在意道。他正欣赏自己的杰作,似乎从这些繁复的线条里又看到了过去的自己。那会儿他还小,握不稳刀,是师父手把手教他在玉器上刻符……
正当他出神之际,忽觉掌中一片温润,惹得他从旧事中抽离出来,偏头一看,只见不知何时掌中多了一支短笛,样式和他那支断在骷髅塔的一模一样。
“这……”李玄度惊讶的看了眼赵珩。
“这是送你的生辰礼物。”赵珩低头看他:“玄度还记得我从摘星楼带出的玉石么?就是这块。你的笛子断了,所以我请阿琰帮我打了这支新的,送给你。”
良久,李玄度方才从赵珩英俊的脸上移开视线,落在掌心的短笛上。他试了试音,吹了一曲,音色清亮,曲调悠扬。就连帐外猜拳笑闹的将士们也忍不住屏息凝神,只觉这调子犹如天籁,乃仙人所奏。一曲作罢,四肢百骸奇经八脉皆酣畅淋漓,极为舒爽。
“摘星楼依靠你身上天命气蕴的力量而建,这玉石在摘星楼多年,撑着星盘,作为力量的接引,日夜受气蕴熏陶,已非寻常灵器可比。”李玄度爱不释手的抚摸着短笛,道:“你听过安魂曲吧。”
“在骷髅塔你超度鬼魂吹的那曲?”赵珩问。
“对。”李玄度说道:“安魂曲不仅可安魂魄,度亡魂,亦可入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