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2)

“成,成亲?!”赵珩先是一惊,反应过来一想阿琰是赵平都的长子,也已到弱冠之年,是该成亲了。

赵琰红着脸道:“原想着等太平些再成亲的,眼下爹和大哥为战事烦忧,我这当儿子当弟弟的本就帮不上什么……只是师姐年纪不小了,这些年她一直在等我,等我找到家人,等我稳定粮草买卖,等时局安稳……可我不想再让师姐等了。”

“白家小姐是体贴人,这些年跟着你蹉跎光阴,日后成了亲必要好好待人家。”赵珩摁着弟弟的肩膀,这些年他不在自己身边,但好像他们之间从未因此而有半点生分。

阿琰很小的时候就围在自己身边转悠,那几年他躺在炕上要死的时候,都是这个弟弟忙前忙后的照顾,一点儿苦都不叫自己吃。一转眼阿琰也要成家了,却仍在操心他这个哥哥,担心他吃不饱穿不暖,事无巨细总惦记着操持着。

赵珩叹了口气:“阿琰是家里的顶梁柱,莫说帮不上我们什么,若非有阿琰在,大哥可没底气敢跟杨氏这么耗着。”

李玄度笑着调侃:“阿琰凡事都要算计着节省成本,唯独对他大哥,便是要割他身上的肉都不带眨一下眼的。”

“自家大哥,我不心疼谁心疼。”

“这不是还有我么。”李玄度嘴快道。

赵珩笑吟吟的扭头看了他一眼,目光意味深长。

赵琰就道:“当年我同先生说过,若你能医好我大哥,赵琰这辈子给你当牛做马,这话可也是算数的。”

李玄度后知后觉自己刚才无形中‘调戏’了某人,这会儿迎着那炙热的眼神莫名有些局促,他咳了一声,对赵琰说:“当牛做马倒也犯不着,别饿着我就行了。对了,你说要成亲,何时办酒啊?”

“也要中秋之后了。”赵琰已经计划好了:“师父已处理完白氏的事儿,前日来信说从九江启程奔秦阳来了,我大舅哥一家也一起过来。我打算在秦阳城办酒,不大操办,就在我自己买的宅子宴请自家人便是了。”

“不过爹和大哥不能离开军中,我准备往南平关送粮的时候带师姐见见咱爹,再去武威城拜祭咱娘,全了礼数。师姐眼下已押着粮车往南平关去了,我惦记大哥,便中途拐过来瞧一眼。”

“阿琰做事一向周全。可惜你的两个兄弟投身军戎,你长姐又困于深宫,阿琰成亲的大日子,赵家却没人在……”赵珩眉头皱的能夹死一只苍蝇。

“大哥莫为此劳神费心,往后太平了咱们再大办一场,兴许我儿子满月酒咱们就都能凑齐了呢!”

赵珩被他这话逗笑了:“你这婚还没成,竟想着要生儿子了。”

“我连儿子叫什么都想好了!”赵琰颇为骄傲的看了他大哥一眼。这一眼赵琰突然咂摸出什么不对来。

他瞪了瞪眼睛,颇有几分痛心疾首:“这个家里到底不能没有女人啊!你说我都成亲了,大哥还没着落呢。爹常年驻守边关,家里事儿是半点不操心。要是娘还在……”

赵琰没能见到他娘最后一眼,多少年了,午夜梦回总能梦到她娘,就忍不住鼻头一酸:“娘在底下也惦记大哥呢,娘都给我托梦了,她说生怕大哥娶不上媳妇儿,往后没人照顾……”

赵珩隐晦的看了眼李玄度。

李玄度:……

这个时候他这个当先生的就得站出来表态了:“阿珩的事儿还有我这个先生操心呢,赵都督信任我,将阿珩交给我,只是眼下尚有重任在肩,此事待有机会自会同大家说的。”

赵琰只顾着伤心,没听懂李玄度话里隐藏的意思,幽怨的看他一眼,道:“您自己还是条光棍呢。”

李玄度:……

这天儿是聊不下去了,赵珩见他窘迫,笑着和赵琰说:“你跟大哥来,大哥有话同你讲。”

赵琰碰到他大哥的眼神,心下了然,向李玄度行了礼便去了赵珩休息的营帐。

“大哥,短笛我做好了。”一进营帐,赵琰便小心的从斜背的口袋里摸出一个古朴的小盒子,盒子里铺了绸布,唯恐将短笛磨损了,他献宝似的递给赵珩:“怎么样,我手艺不错吧。”

赵珩细细打量着,短笛触手温润,试了试音,音色清亮悦耳:“果然是好东西。”

“早年在嘉南城的时候就听大哥念叨着,想必这短笛对大哥十分重要吧,莫非是给未来大嫂准备的定情信物?”

赵珩笑而不语。赵琰自觉领会他大哥的意思,伸着脑袋眨了眨眼:“懂,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