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 / 2)

圣旨是直接下到南平关军中的,听闻旨意,赵平都一脸恍惚。

“赵都督这是高兴傻了?还不快领旨谢恩。”

赵平都回神过来,忙双手高举接过圣旨,冲国都方向叩拜:“臣赵平都,叩谢皇恩。”

传旨的内侍都有眼力见,知道这位日后贵不可攀,言语中也带了几分奉承:“陛下不曾给太子殿下擢选侧妃,东宫只太子妃一个,可见陛下对赵都督十分看重呐。”

“臣感念陛下恩德。只是小女出身边陲小镇,礼数稍欠,比不得国都贵女。日后入了国都,还望大人多多照拂。”赵平都说着摸出几片金叶子悄悄塞给内侍。

内侍借着宽大袖口的掩盖将金叶子塞入袖袋,笑眯眯道:“赵都督宽心,太子妃巾帼之名在国都都传开了,虎父无犬女,令千金必定福泽深厚。”

“借大人吉言。”赵平都擡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军中艰苦,略备薄酒,还望大人莫嫌弃。”

内侍忙道:“赵都督为国戍边,实在辛苦,倒是下官承蒙赵都督款待了。”

入帐落座后,内侍又道:“陛下知太子妃未曾习得宫中礼仪,此次遣下官前来传旨,一并带了几位教养嬷嬷,日后便跟在太子妃身边听候差遣。这人选可是太子殿下亲自挑的。”内侍向前倾了倾身,笑着说道:“太子殿下爱重太子妃呀。”

“承蒙太子殿下厚爱了。”赵平都客气道。

他到现在都是一头雾水,心说自个远在边关,饶是顶着大都督的名头,到底出身乡野。他闺女在他眼里自是极好,可这身份拿到国都去,也不过是贵人眼中的野丫头罢了。陛下怎突然想起立自家闺女为太子妃了?难道是为南平关兵权么?

前些日子阿珩倒是传信与他,若大周想重整天下,陇西杨氏便是突破口。然大周少良将,顾家军坐镇碧水关,乃入大周腹地之屏障,又要防着燕北景氏,无论如何姬昊都不会调动顾家军。雾谷关虽有驻军,却还要守着秦阳,不可轻出,倒可作为援军策应。

而南平关身后却还有个西戎,虽这些年阿润还算老实,但如今大周内乱,西戎难免蠢蠢欲动。

是了!赵平都忽地想通关窍,不由脸色一沉。若陇西杨氏和西戎暗通曲款,大周西北必定重蹈当年覆辙!大周再失西北,那些门阀们自然也不会像当年那样作壁上观,他们只会趁大周疲弱之时疯狂反扑,将大周瓜分殆尽。所以南平关至关重要!

“姬昊怕了……”武威城的赵家人也已接到圣旨,赵珩目光深沉:“姬昊想用赐婚来牵制赵家。只要芳唯成了大周的太子妃,咱们便同姬氏荣辱与共。”

他嗤笑一声,拨了拨盆里的炭火:“姬昊这算盘珠子都打在咱们脸上了。”

“姬昊这个人呐,天下分崩离析之时倒也有点正事儿,知道家国不能亡,也惦记着变法图强。可若局势稍一安稳下来,便又琢磨着手里头那点权利。”李玄度伸出手掌在炭盆上烤了烤,慢悠悠道:“不过话说回来,至少赐婚这件事无论于姬昊,还是于大周朝廷,都是一件好事。西北六城虽算不上富庶,但也是广袤平原。南平关距国都千里之遥,姬昊总得想法子把军权拢在自个儿手里头。万一南平关投敌,满朝文武哭都找不着调。”

“我只是不喜欢别人把算盘打在我自家人身上。”赵珩哼了一声。

“有幸大周皇太子是元煦,有元煦在总能护芳唯周全的。”李玄度道。

沉默了一瞬,赵珩忽然笑了:“怪不得人人都要争那至尊之位,上位者一句话便能决定旁人一生的命运。生杀予夺,只在一念之间。”

李玄度觑他一眼:“阿珩也知道权利的好处了?”

赵珩回看他一眼:“我又不是傻子。”

虽然赵珩不喜这种被操控的感觉,但圣旨已下,事已成定局。诚如李玄度所言,元煦将芳唯看的重,即便国都尽是些豺狼虎豹,芳唯也不算无依无靠。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总算姬昊还有心,让芳唯在家留到开春。我也是时候准备起来了……”赵珩捡了块木炭丢进火盆,炭火烧的通红,映在赵珩那双漆黑的眸子里,如同簇着两团火。

……

“……太子妃娘娘,临行前太子殿下吩咐过老奴,娘娘只需捡着宫中要紧的礼仪学习便可,余下礼仪规矩能省则省。”

尚嬷嬷是傅皇后时的老人,姬元煦花了心思将人要了过来伺候未来的太子妃。尚嬷嬷生的慈眉善目,为人宽厚,心思也细腻。

相处几日,芳唯便感受到她的善意,不由心头一暖。她知道这是元煦师兄特意给她挑的人,唯恐自己被旁的嬷嬷磋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