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黄洞鬼马(1 / 2)

明朝中叶,江南地界有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名叫“许家村”。村子依山傍水,民风淳朴,但村后那座名叫“黄龙山”的大山,却是个让村民们又敬又畏的地方。山里头有个深不见底的天然溶洞,因为洞口周围的岩石常年泛着一种暗黄色,村里人都管它叫“黄洞”。

关于黄洞的传说,能从村头最老的许阿公嘴里说到村尾最淘的娃儿耳朵里。有人说洞里住着黄大仙,保佑风调雨顺;也有人说洞里阴气重,进去的人没一个能活着出来。久而久之,黄洞就成了村里的禁地,连最胆大的猎户,也只在洞口外围转悠,从不敢往里多踏一步。

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许天路。这小子二十出头,人如其名,天不怕地不怕,就爱走些没人走过的路。他爹是个老实的木匠,总盼着儿子能安安稳稳地接手自己的活计,可许天路的心思,早就飞到了黄龙山那云雾缭绕的山尖上。他不像别的后生那样迷信,总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黄洞里要真有鬼怪,这么多年了,怎么没见一个鬼跑出来村里逛逛?”

这话传到村里人耳朵里,大家都笑他不知天高地厚,背地里叫他“许大胆”。

这一年,江南遭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从开春到夏末,就没下过几滴像样的雨。田里的稻子干得能点着火,河床也裂开了龟纹似的口子。村民们求神拜佛,什么法子都试遍了,可头顶上的太阳还是像个大火盆,烤得人心里发慌。

村里的长老们聚在一起,愁得白胡子都快揪光了。最后,村里最年长的许阿公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说出了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黄洞深处,住着一匹‘鬼马’。它不是妖,也不是仙,而是山川灵气的化身。它通体雪白,奔跑时如风如电,能踏碎云雾,引来甘霖。但它的性子极野,而且只向有缘有胆之人显灵。”

这话说完,大伙儿面面相觑,谁敢去啊?那可是要命的地方。

就在这时,许天路拨开人群,走了出来,拍了拍胸脯说:“我去!”

他爹气得抄起木尺就要揍他,被长老们拦住了。许阿公浑浊的眼睛盯着许天路,看了半晌,叹了口气:“孩子,这不是逞能的事。你若真去,切记三点:一,心要诚,不可有贪念;二,胆要正,不可有邪念;三,路要直,不可走歪道。”

许天路把这三句话牢牢记在心里,第二天一早,带上干粮、水囊和一把防身的柴刀,就独自一人朝着黄龙山走去。

黄龙山平日里就阴森森的,在大旱之下,更显得死气沉沉。鸟不叫,虫不鸣,只有风吹过枯叶的“沙沙”声。许天路心里也打鼓,但一想到村里人渴得冒烟的田地和期盼的眼神,他的脚步就又坚定了几分。

他很快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黄洞。洞口不大,黑黢黢的像一张巨兽的嘴,一股阴凉的风从里面吹出来,带着泥土和腐殖质的味道。他深吸一口气,点燃了火把,弯腰钻了进去。

洞里别有洞天。一开始还很狭窄,越往里走越开阔。头顶的钟乳石奇形怪状,在火光的映照下,像一个个沉默的巨人。脚下的路坑坑洼洼,时不时有水滴从岩壁上落下,“滴答”作响,在空旷的洞穴里回荡,像是时间的脚步声。

许天路走了约莫一个时辰,火把渐渐燃尽。他摸出火石,想重新点燃,却发现剩下的火把已经受潮了。黑暗瞬间将他吞噬,伸手不见五指。恐惧像藤蔓一样爬上心头,他甚至能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声。

“心要诚,胆要正,路要直。”他想起了许阿公的话,索性收起火石,凭着感觉,扶着岩壁,一步一步往前挪。他心里默念着:“我不是为我自己,我是为许家村来的。”

不知又走了多久,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前方忽然出现了一点微弱的白光。那光很柔和,不像火光那样刺眼。许天路精神一振,加快了脚步。那光越来越亮,等他走出狭窄的通道,眼前豁然开朗。

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穹顶之下。这里没有火把,却亮如白昼。光源来自穹顶中央一颗巨大的夜明珠,散发着清冷的光辉。而在这片光芒之下,是一片广阔的草地,草地上长满了会发光的奇异植物,把整个洞穴照得如梦似幻。

在草地的中央,有一汪清澈见底的潭水。而那匹传说中的“鬼马”,就静静地站在潭边。

它通体雪白,没有一根杂毛,皮毛在珠光下流动着月华般的光泽。它的身形比寻常骏马高大矫健,四蹄轻盈,仿佛随时都会乘风而去。最奇特的是它的眼睛,像两潭深不见底的湖水,充满了智慧和灵性,正静静地看着许天路。

许天路看呆了,他从未见过如此神骏的生物。他忘了害怕,也忘了自己的目的,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

鬼马忽然朝他轻嘶了一声,声音清越,像玉磬相击。然后,它迈开步子,缓缓向他走来。许天路这才回过神,他想起了许阿公的话,“不可有贪念”。他没有去想如何抓住这匹马,如何让它为自己所用,而是真诚地单膝跪下,对着鬼马行了一个大礼。

“神马在上,”他诚恳地说道,“我叫许天路,是山下许家村的村民。今年大旱,乡亲们苦不堪言。我并非为私利而来,只求神马能施展神力,为我家乡降下一场甘霖。若能如愿,许天路愿为您做牛做马,终身守护此地。”

说完,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