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北土归心,青史沉光(1 / 2)

——

冬暮。

宁寿宫外,雪落如絮。

一夜之间,整座宫城被银光裹住,瓦脊垂檐间悬着细细冰凌,风过时发出清脆的叮声,像是远古钟磬余音。

宁凡坐在廊下,身披旧裘,手中执卷。那卷书的封皮早已褪色,角页略显毛糙,却被他抚得极整。

书名:《太和志》。

那是他登基前,还是稷阳王时亲笔所撰,记的是农政、田律、民风、谷价。

这一日,他翻到末页,笔迹微涩,墨痕发青。

“凡政,以心为田,以民为稼。得失之间,皆天时也。”

他轻轻阖卷,目光温和,似望向风雪深处。

——

宫门忽起车声。

段震踏雪而入,盔甲未去,肩头白霜厚重。

“臣段震,叩见太上皇。”

宁凡笑道:“不称陛下了?”

段震拱手:“新朝有君,旧臣当退。”

“退?”宁凡将书卷放下,“你这柄刀,还能再用十年。”

段震沉声答:“十年太久,三年足矣。边疆无战,刀该锈了。”

宁凡注目看他,微笑:“若刀能锈,国可久安。”

他伸手,示意坐下。

两人对坐,炉火微燃。

“听说你在北土建了烈士祠?”

“是。”段震语气低缓,“四百七十六名玄锋旧部,魂牌皆在。孩童每日清扫,村民供茶。”

“他们的血,换来这一片雪白。”宁凡喃喃。

“但此雪,也许有人记得是谁融的。”

段震肃然起身,行礼如初:“臣记得。”

——

片刻后,苏若雪至。

她身着素青长袍,手捧卷册。

“太上皇,《承心律》已在各郡施行,百姓无怨,官府皆遵。”

宁凡微笑,接过卷册,指尖轻触那熟悉的纸纹。

“法之立,不在禁,而在信。”

苏若雪抬眼,柔声答:“陛下之意,昭昭于心。如今的法,不为约束,而为引光。”

“引光?”宁凡轻笑。

“是啊。”她抬头看向殿外那一线雪光,“民心久暗,若无法为镜,何见己形?”

宁凡听罢,沉默片刻。

“你这一代人,已懂我未懂之事。”

——

午后,李子清赶至。

他已年长,鬓间添白,衣上带雪。

“陛下,火德馆之学已遍布七郡。百姓自制风车、水磨、照灯。无火而明,已非虚言。”

宁凡轻笑:“如此,火已化。”

“化?”李子清拱手,神色庄肃,“化于理,化于人,化于世。”

宁凡点头,缓缓道:“火若能化,则玄朝之志不亡。”

——

黄昏时,尘妤的信由西使奉至。

宁凡取信而开,内有短语:

“西荒草定,风止焰息。然天外尚有光,或可借星明。”

信末,附一缕红线,隐隐带香。

宁凡凝视良久,轻笑:“此女,仍未歇心。”

他将信线系于笔杆,置于书案旁。

——

夜色渐沉。

廊外的雪被风吹成斜线,灯影摇晃,似有无数星子坠落。

宁凡抬头望天,只见星光漫漫。

“星明于火。”他低语,“那便是新的纪。”

——

此时殿门再启。

宁昭自外而入。

他身披深玄朝服,神色肃然,手持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