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似懂非懂,但都知道襄王是好人,既然李老师说这是好事,那肯定就是好事,跟着喊:“废皇帝!好!公天下!好!”
不光是张家庄,临安周边的几个村子,还有城里的小商贩、手工业者,听说要废帝、改体制,大多都是举双手赞成。
城里开铁匠铺的王铁匠,以前给地主家打农具,经常被拖欠工钱,有时候连铁料钱都收不回来。
杨建国推行新政后,农会统一给他派活,打锄头、镰刀,工钱一天一结,还给他分了半亩地,让他老婆种点菜。
听说要废帝,他一边抡着锤子打铁,一边喊:“废得好!皇帝老儿管过俺们铁匠的死活吗?只有襄王才管俺们!只要能让俺们好好干活、好好过日子,有没有皇帝都行!”
街上卖豆腐的陈大嫂,丈夫早死,以前带着孩子靠捡破烂糊口,杨建国办了学堂后,让她的孩子免费上学,还让她在农会帮忙,每月都能领点钱。
听说有人骂杨建国是乱臣贼子,她当场就急了:“啥乱臣贼子?俺看那些人才是坏人!襄王是俺们的大恩人,谁要是敢反对他,俺就跟谁拼命!”
甚至连一些以前靠给皇家做衣服、做首饰的手工业者,也支持废帝。他们说:“以前给皇家干活,看着风光,其实工钱压得低,还总被太监刁难,稍有不慎就会被治罪。现在给百姓做衣服、做农具,虽然赚得不多,但踏实,不用担心掉脑袋,比伺候皇家强多了。”
当然,也有少数百姓有点犹豫。比如一些年纪大的,一辈子听惯了“君君臣臣”,觉得没了皇帝,心里有点不踏实。
临安城里的老货郎赵大爷,都七十多了,走街串巷卖了一辈子货,听说要废帝,就嘀咕:“没皇帝了,以后会不会有人作乱啊?万一天下大乱,俺们又得受苦了。”
农会的人就就劝他:“赵大爷,您放心!襄王手里有军队,那些想作乱的,比如以前的王鼎、赵彦呐,不都被他收拾了?现在百姓都支持襄王,谁还敢作乱?再说了,有皇帝的时候,天下也没少乱,咱们老百姓也没少受苦,以后没皇帝了,日子反而好过了,您就别瞎担心了。”
赵大爷琢磨了琢磨,觉得说得有道理,点点头:“也是,只要能吃饱饭、安稳过日子,有没有皇帝,好像也没啥关系。”
除了临安,外地的百姓听说消息后,反应也差不多。
川蜀地区,百姓们刚分到地,学堂也开起来了,水泥路修到了村口,老百姓对杨建国的拥护简直到了骨子里。
听说要废帝、改体制,成都府周边的百姓,还自发地组织起来,举着“支持襄王废帝制”“拥护新政府”的牌子,在城里游行。
江南地区,百姓们都分到地,粮食丰收在望,听说要废帝,都高兴地说:“以后再也不用怕官府随便加赋税了,议会是百姓选出来的,肯定会为百姓着想!”
只有少数地方的地主和旧官僚,跟着保皇派一起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