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保皇派的反对(1 / 2)

比如退休在家的前宰相王成炎,听说消息后,特意让人抬着轿子去了荣王府,一进门就哭,对着皇宫的方向不住磕头:“皇上啊!老臣对不起您!没能拦住杨建国这个乱臣贼子!”

还有些在朝中任职的中层官员,比如户部的几个主事,吏部的几个郎中,平时就觉得杨建国的新政太激进,抢了地主的地,断了士大夫的财路,连累他们的收入都受了影响。

如今听说要废帝,更是觉得天塌下来了。他们私下里聚在一起偷偷商量:“杨建国这是要把天下搞乱啊!没了皇帝,谁来统辖百官?谁来祭祀天地?这天下还能安稳吗?”

“可不是嘛!咱这些读书人,十年寒窗考中功名,不就是为了辅佐君王、光宗耀祖?要是没了皇帝,咱的功名还有啥用?以后还不得跟那些种地的泥腿子一样,靠力气吃饭?”

“咱得想办法抵制!他不是要成立议会吗?咱就不派人去当代表。他不是要宣传新体制吗?咱就私下里跟百姓说,废帝是大逆不道,会遭天谴的!”

这帮保皇派老臣和中层官员,一边偷偷联络,一边到处散布谣言,说杨建国废帝是“逆天而行”,迟早会被天雷劈死,说新体制是“妖术”,会让百姓流离失所、天下大乱。

可他们没想到,这些谣言传出去,百姓们压根就不信,反而觉得他们是在瞎咧咧。

临安城边的张家庄,百姓们刚分到地没几个月,正忙着耕种。

村里的老农张老汉,扛着锄头在地里干活,听见路过的货郎说:“杨建国要废帝,老臣们说会遭天谴”。

张老汉当场就啐了一口:“遭啥天谴?俺看那些老臣是怕没好处拿了!以前有皇帝的时候,俺们一年忙到头,粮食全被地主和官府收走了,连粥都喝不上,现在分了地,能吃饱饭了,这才是顺天意!”

旁边几个种地的百姓也跟着附和:“张老汉说得对!皇帝有啥用?俺们种地,他在宫里享福,俺们挨饿,他也不管。襄王让俺们有地种、能念书,比皇帝强多了!”

“就是!废了皇帝才好呢!以后再也不用给皇家交苛捐杂税了,种多少粮食都归自己,多好!”

百姓们能有这样开明的想法,一方面是因为农会宣传教育,最重要的还是百姓们都分到了地,拿到了实际的好处和利益,杨建国在百姓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早已超越了宋理宗。

别说废了帝制走向民主,就算杨建国现在自己要当皇帝,百姓们都会双手赞成。甚至毫不犹豫的将黄袍披在他的身上。

杨建国的话在百姓心中就是圣旨,皇帝也不管用。

村里的教书先生李秀才,以前是个穷秀才,考了几次都没中,只能靠给人写信、记账糊口。

杨建国办了免费学堂后,他被请去当老师,每月能领八斗米,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听说要废帝,他非但不反对,还在学堂里跟孩子们说:“以前皇帝是家天下,现在襄王要让咱公天下,以后国家的事,百姓也能说了算,这是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