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书院古籍(1 / 2)

开封府内,包拯、公孙策和展昭刚刚处理完城内字画铺的离奇盗窃案,本想稍作休息,却又被新的案件打破了平静。

这日午后,开封城内一所颇有名气的书院“鸿儒书院”的山长李逸风匆匆来到开封府报案。李逸风年约五十,一袭长衫,气质儒雅,此刻却满脸焦急与忧虑。见到包拯,他连忙拱手说道:“包大人,求您为书院做主啊!昨日傍晚,书院照例关闭藏书阁,今日清晨,夫子们去整理书籍时,发现阁内一片混乱,好几本珍贵的古籍不翼而飞了!这些古籍都是书院历经多年收集而来,价值难以估量啊!”

包拯听闻,立刻带着公孙策和展昭前往鸿儒书院。到了藏书阁,只见阁内书架倾倒,书籍散落一地,原本整齐排列的古籍大多缺失。展昭和公孙策开始仔细勘查现场,包拯则向李逸风询问详细情况。

李逸风说道:“包大人,这藏书阁平日里只有夫子和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可以进入,且每日关闭前都会仔细检查门窗。昨日一切正常,夫子们确定门窗关好后才离开。没想到今日一来竟成这般模样。被盗的古籍中,有一本唐代的孤本诗集,还有一本宋代的医学典籍,皆是书院的镇阁之宝。”

展昭在藏书阁内搜索线索,他发现阁楼的一扇窗户有被撬动的痕迹,窗台上留有几个清晰的脚印,看起来是成年男子的脚印,而且鞋底纹路与之前字画铺盗窃案中的有所不同。展昭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后说道:“大人,这脚印的鞋底纹路细密,不像是普通百姓所穿之鞋,或许盗贼是个有些身份的人。”

公孙策则在书架旁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毛发,他用手帕小心地收集起来,说道:“大人,这些毛发看起来不像是人的头发,倒像是某种动物的毛发,也许是盗贼在作案时留下的。我回去检查一下,看能否发现什么。”

包拯命人将书院的夫子和学生们都召集起来,开始询问情况。一个年轻的夫子说道:“大人,昨晚我是最后一个离开藏书阁的,走的时候门窗都好好的,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不过,我记得前几日有一个自称是外地学子的人,在藏书阁里待了很久,还询问了很多关于那几本被盗古籍的事情。”

包拯问道:“你可还记得那学子的长相?”

夫子想了想,说道:“大人,那学子戴着一顶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我只看到他脸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其他的就没注意了。”

这时,一个学生说道:“大人,我也记得这个人,他当时还说自己对书院的古籍很感兴趣,想要借阅那几本被盗的古籍,但因为是珍贵古籍,夫子没有借给他。我当时还觉得他有些奇怪,现在想来,很可疑。”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城中的客栈和其他书院打听一下,看是否有人认识这个脸上有疤痕、戴着斗笠的外地学子。公孙先生,你回去检查那些毛发,看是否能找到线索。”

展昭领命而去,他先是到城中的各大客栈打听消息,却一无所获。随后,他又来到其他书院,询问是否见过这样一个人。在一家名为“文渊书院”的书院里,一个夫子说道:“客官,我好像见过你说的这个人。他前几日来我们书院交流学问,还打听了一些古籍的事情。不过,他当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只说自己对古籍研究颇深。”

展昭又问了一些细节,便回到鸿儒书院,将这个消息告诉包拯。包拯说道:“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继续查下去。展昭,你再去详细调查一下这个‘文渊书院’,看能否找到更多关于此人的线索。公孙先生,你那边毛发的检查有什么新发现吗?”

公孙策说道:“大人,我检查了那些毛发,发现是狐狸的毛发。而且,我在毛发上还发现了一些特殊的香料味道,这种香料比较名贵,一般只有富贵人家才会使用。”

包拯接过毛发,仔细端详后说道:“公孙先生,你去查一下城中使用这种香料的富贵人家,看是否能找到线索。也许这盗贼和富贵人家有关系。”

展昭再次来到“文渊书院”,他仔细询问了与那外地学子交流过的夫子和学生们。一个学生说道:“展大侠,我记得他当时说自己的老师在研究唐代的诗词,还说他自己也在收集相关的古籍。对了,他还提到过自己住在城东的一处宅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