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少年包青天65(2 / 2)

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闹声——不多时,一群百姓涌入县衙,吵得整个大堂不得安宁。

后衙内,县令听见动静,看向公孙策:“人都来了,你那位朋友……”

公孙策落子如飞,语气笃定:“放心,他忍不了多长时间,定会出手。”

事实正如他所言。吵闹声刚持续片刻,包拯便起身走到堂中,当场接过了这些百姓的琐碎官司。

不过小半日工夫,那些纠缠许久的“鸡毛蒜皮”,竟全被他断得明明白白,百姓们心服口服,各自散去。

就在此时,一名传旨太监赶来,将入宫协查陈也申毒杀案与横陇弊案的圣旨,递到了包拯手中。

包拯沉默良久——入宫查案,便是卷入波谲云诡的朝堂纷争。

幸得公孙策、展昭,还有恰逢在此的李莲花、月瑶等人在旁开导,他终是下定决心前往京城。

事不宜迟,几人只简单备了行囊、牵了马匹,沿着僻静小路往京城赶去。

途中遇一小股流民,公孙策当即动身,往就近城镇寻访父亲旧交县令,托其妥善安置流民,约定在前方破庙汇合。

这边月瑶与李莲花进入一旁林子里打猎,展昭也忽感腹痛,寻了僻静处方便,唯剩包拯先行一步,往破庙生火煮粥。

待月瑶与李莲花提着两只野兔归来时,展昭和公孙策也恰好赶到,四人遂一同往破庙走去。

“包拯。”公孙策远远唤了一声。

李莲花一手牵着月瑶一手拎着野兔:“我们也回来了!打了两只野兔。”

“你们可算来了。”包拯迎上前去。

只见破庙里跪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男子,此刻正抬着头看着包拯:“哦,原来恩公大名,唤作包拯。”

李莲花眉梢微挑,看向包拯:“包拯,这是怎么回事?”

展昭也凑过来:“是啊,这人怎么跪在这里给你磕头?难不成你成了这破庙的神仙了?”

月瑶听了忍不住发笑,视线扫过那男子和旁边的粥碗:“一看便知,是你包大哥给他吃了一碗粥,他才这般感激的。不过……他倒不像寻常乞丐,是什么来头?”

这时那男子也站起身,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包恩公,小人尚有要事在身,方才唐突,请您谅解。”说罢便转过身,自顾自的往破庙深处走去。

公孙策看向包拯:“这究竟是何人?”

“我初时以为是灾民,细瞧才觉不对——行事古怪得很。”包拯摇摇头。

话音未落,众人便见那男子俯身,竟徒手将庙中一尊沉重的石佛像生生挪开,惊得几人都顿住了脚步。

“好大力气!”展昭眼底闪过一丝讶异,脱口而出。

“这是天生神力啊。”包拯亦感慨。

月瑶与李莲花对视一眼——这人靠的纯蛮力,半点内力未用。若他能习得内功心法,这份力量怕是还要再翻几番。

再看那男子,已然蹲在石像挪开后露出的墙洞前,眼神专注地窥视着,像是在警惕地观察着什么,又像是在等待什么。

“他这是在做什么?”月瑶压低声音,免得惊扰了对方。

李莲花轻轻摇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瞧这模样,倒像是在等什么人,不然不会守在这里不离开。”

几人简单吃了些东西,见那男子始终守着墙洞,料想他必有隐秘,不愿多做打扰,便收拾了东西,打算按原计划赶路。

“恩公请留步!”身后忽然传来那男子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

包拯转过身:“我们尚有行程在身,不便久留。”

“小人……小人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恩公应允。”男子说着,便要再次屈膝下跪。

“有话不妨直说,千万别再行此大礼——能办的,我们自然不会推辞。”包拯连忙阻止。

男子终是鼓起勇气开口:“你们……能不能把干粮都留给小人?”

“什么?”这句话太过出人意料,几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反问。

男子急得跪了下去,连连磕头:“求求你们,求求各位恩公了……”

“诶,你这是得寸进尺!”展昭语气里带了几分不悦——方才给了粥食,此刻竟要将几人路上的干粮尽数要去。

“我……我……小人确有要、要事在身,不、不能离开此处,可、可干粮早就吃完了……求求你们……”男子急得话都说不连贯。

“展昭,给他吧。”包拯叹了口气。

“可是我们接下来……”展昭还想争辩,却被月瑶轻轻拉了拉衣袖。

“看他这样子,确实是被逼到难处了。干粮给他便是,往前再走几里路,总能买到吃食。”月瑶轻声道。

展昭虽有不甘,还是将包裹里的干粮尽数取出,小声对身旁的公孙策说:“他好像有口吃?”

“许是紧张所致,有些人一急话就容易说不顺畅。”公孙策也低声回应。

“谢、谢谢……谢谢各位恩公!”男子紧紧抱着干粮,声音里满是感激。

“后会有期。”包拯摆了摆手。

“恩公!”男子忽然提高声音,眼神恳切,“若今生无缘再报此恩,来生小人便是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恩公的大恩大德!”

月瑶听到这话,心头忽然一动——她猛然想起,这男子刚才说叫王朝,还有一个叫马汉的,俩人和展昭一样以后都是追随在包拯身边的得力之人。

看来,随着时间的推进,那些日后注定跟随包拯之人,都会一个个的陆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