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农村三代人 > 第461章 优哉游哉

第461章 优哉游哉(1 / 2)

一周过去了,刘海峰没找到工作。又是一周过去了,依旧没找到工作。

那些面试过的公司,一些音乐唱片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只给了他一个面试的机会,聊了几句后,就不了了之,没有了下文。

有一家音乐公司的音乐总监,看着他写的歌词,语重心长的对他道:“你要是想学音乐,做音乐,我建议你还是,找个专门的学校,去好好学一学。等真正学会了,再做音乐。”

学,自己当然学,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去找过趟高文浩两次,找过甄强两次,两位专业的老师,打开编曲用的黑白键盘,教自己怎么编曲,但自己如听天书。就像是三年前,坐在大学教室里,听老师讲怎么做玻璃的知识,真是一窍不通。

这半个月里,自己四处碰壁,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学音乐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没有想的那么容易,简直是难如登天。这就好比,你让一个还未会爬行的婴儿,一下子成为马拉松健将,这不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吗?

刘海峰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撞了南墙,他不会继续撞,因为他知道,就算是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南墙也不会被自己撞倒。一条道跑到黑,结果只能是越来越黑,他绝不会看到前面的光亮。

这是他的本能反应,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所具备的务实精神。亦或者说,这是他血液和基因里,父母所传承给自己,以及言传身教的某些品质,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农民,生来就具备这种品质。

音乐这条路,不适合自己,无论怎么走下去,都是走不通的。这是刘海峰来北京后,经历了半个月的找工作,经历了种种波折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但他不后悔来北京,不后悔这半个月的种种折腾。因为不来北京,不折腾这些,不去将心里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后,就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些道理,亦或者说,一些真理,人们往往是在实践后,才会有清晰的认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刘海峰立刻,调整自己的方向,音乐梦想的路走不通,就走传媒梦梦想的路。接下来找工作的方向,就是文化传媒公司。

他去了一家传媒公司,应聘的岗位是导演助理。刘海峰跟面试官聊的挺好,一连聊了两个多小时。面试官说自己,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认识很多大的影视传媒公司,认识很多大导演,大编剧。还曾经协助过,着名导演宁浩,执导过《无人区》等电影。总之,话里话外,面试官要表达的,都是自己很厉害。

面试官还不断的,将自己公司的营业执照,给刘海峰看。以证明自己,是一家正儿八经的传媒公司。

面试官给刘海峰,安排的岗位,是当群众演员。因为在刘海峰的简历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做过群众演员,在大学里排练过小品,当过小品演员,也算是有从业基础。面试官说,现在房山区那边,正在拍《百团大战》。我刚从片场回来。你过去当群众演员,剧组给开工资。你跟着拍完这部戏,真正了解一下这个行业,到时候,再慢慢的转导演助理。

刘海峰问对方:“太感谢了,您帮我安排这些,收钱吗?”

面试官道:“不收钱,是剧组委托我,让我帮他找群演,我给他找了群演,剧组那边给我钱。”

刘海峰这才放了心,因为这几天,他从网上,找这类传媒公司时,看到很多人的留言或评论。说北京的这些传媒公司,尤其是给你安排什么群演,进剧组,当助理之类的岗位,但凡收你钱的,都是骗子公司,北京这类的骗子公司,可太多太多了。

既然不收钱,看来,就不是网上说的,那些骗子公司。刘海峰欣喜若狂,觉得自己找到了组织,马上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是在自己,即将被淹死在北京的那一刻,忽然抓住了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