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刘海峰又去找Eq的童亚卿。Eq公司,距离自己的住处并不远,就在四惠那边,通惠河的边上,南岸一号。
刘海峰查了查距离,倘若步行走过去,得半个多小时。
坐一趟公交车,得花两块钱,那就省下这两块钱,走路过去。
当初,自己之所以,住在珠江绿洲家园,也是考虑到,这离着Eq公司近些。而且珠江绿洲的对面,就是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传媒界里,最为顶级的学府。三年前,自己在报考大学时,就是想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但那是一所民办三本,自己上不起,所以与传媒大学无缘。这也是自己心底里,一个曾经的遗憾。
但这份遗憾,自己要尽量去弥补,这样就不会带着遗憾,度过余生,并遗憾终身。所以自己精挑细选,选择住在珠江绿洲家园的地下室。
这样,自己就能在工作之余,比如下了班,或者周六日的时候,可以过马路的天桥后,去对面的传媒大学里,在那旁听蹭课,学点跟传媒相关的东西。三年前的心愿,这样就能实现了。
心里热爱的东西,喜欢的东西,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离着它们近一些。自己曾读过的书,可都不是白读的,建材学院图书馆的杂志,写了很多这样励志的故事。一些心怀梦想,却穷困潦倒的人,白天出门打工赚钱,晚上就去心仪的大学,偷偷上课,最后实现梦想,翻身蜕变,跨越阶层。
书里,这样励志的故事,可太多了。这样赫赫有名的人物,可太多了。刘海峰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总觉得,书里的那些故事,别人的那些故事,都可以借鉴,都可以在自己身上实现。他就是怀着,这样的理想主义,度过了三年的大学时光。又怀着这样的理想主义,奋不顾身来到北京。再怀着这样的理想主义,势必要在北京,过一种与众不同,自己渴望的生活。
倘若一切都顺利,白天去Eq音乐公司上班,晚上去传媒大学听课,这简直是自己在北京,最为完美的生活。
理想虽然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却骨感。刘海峰按图索骥,找到了Eq公司,便站在门口,给童亚卿发消息。童亚卿说,自己不在北京,你先走流程,直接进去面试就行。
一个年轻漂亮,身材高挑的女士,接待了刘海峰,将他带到洽谈室,问他:“你面试什么岗位?”
刘海峰回答:“作词人。”
“你会写歌?”对方问。
“对。”刘海峰又从书包里,掏出自己的简历,以及写的那些歌,递给对方。来北京之前,他把简历,以及那个歌词本,打印了十多份。
女士看了看刘海峰的简历,翻了翻歌词本,而后掏出手机,打了一个电话,女士在电话里道:“这来了一个,面试作词的。”说完,她又握着电话,走出了洽谈室。
刘海峰坐在洽谈室里,透过洽谈室的玻璃,观察着这家Eq音乐公司,公司里的场景,摆设,装饰,跟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青春都市片一样。就连刚才的那个女士,也跟电视剧里,那些光鲜亮丽的,职场白领一样。
过了一会,女士回到洽谈室:“我刚问了,我们这,不招作词人。”
“我联系了童亚卿老师啊,是他让我来面试的。”刘海峰顿感不妙。
女士想了想:“你认识童亚卿老师?”
“对啊。”刘海峰道:“我跟他联系过,我想学音乐,他就让我过来面试了。”
女生笑了:“你知道童亚卿老师,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