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农村三代人 > 第453章 血脉关系

第453章 血脉关系(1 / 2)

政委一顿苦口婆心,恩威并施,顺便打着感情牌,唤起国长夫妇,对儿子的担忧。

国长夫妇不松口,就二十万,你们武装部,不给剩下的那十万,我们就不去接孩子。

政委说,十万我们肯定是给不了,能给多少,我们得开会,得审批,得需要上级领导拍板。没个十天半月的,出不了结果。但你现在不去接孩子,那十万也得不到,咱们还是早点解决这个事,省的夜长梦多,中间又有新的变故。

国长态度有些动摇,但程广仙却很坚定,不给剩下的那十万,我就不去接孩子。

政委出了屋,在外面打了几个电话,最后回了屋,对着国长道:这样吧,你先跟我去厦门,把孩子接回来。到时候,让孩子住在县城的宾馆,我们这边抓紧时间讨论,等出了结果,你再把孩子,从县城宾馆接回家。

你们的车费,住宿费,我们武装部全包了。

最后,国长跟县武装部,去了厦门,把刘路接回来了。回到海兴县后,刘路没有直接回家,被武装部安排,住进了县城的宾馆。

“后来呢?”刘旭问:“刘路什么时,候从宾馆回的家?”

“在宾馆里,住了好几天呢。”秀峦道:“你叔叔婶婶,就是为了跟人家武装部,多要点钱,才让孩子在宾馆住的。就这么看重那点钱吗?要是我,这钱我就不要了,我就让孩子回家,当爹妈的,真是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你这话说的,也不对。”国增道:“国长做的错吗?我看没错。好好的孩子,送到部队上了,回来就疯了,指不定部队上,怎么歪待孩子呢,要不然,他会疯?”

“你真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啊。”秀峦道:“他是在部队上疯的?他就是当年的病,没有彻底治好,又犯了,这能怪人家部队上?要我说,当初国长他们两口子,就不该送刘路去当兵。自己的儿是什么情况,自己还不了解?还怪人家武装部,还跟人家讹钱。”

“这怎么叫讹钱?”国增立刻纠正:“刘路当兵走的时候,不是好好的?你不也跟着送了吗?我还记得你当时说,看来,这孩子真好了,盼着他出去当兵,能有出息吧。你现在又说这话了,来这个马后炮。”

“我看你,这是上纲上线啊?”秀峦瞥了国增一眼,继续道:“谁不盼着刘路好?谁不希望他能有出息?当时他看起来,是真没事了,是真好了。但脑子上的病,谁能保证是真的好了?又有谁能看得出?他到底好没好?他要是原本没有这个病,是到了部队上得的,那是部队上的责任。可问题是,他自己本身就有这个病。”

“行了吧,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国增也针锋相对:“孩子被送回来,不得给他治病啊?以后,他还能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了,人不就废了吗?国长不得养着他吗?得养多少年?要是养他一辈子呢?得多少钱?不应该跟部队上要点钱,给孩子治病,养他一辈子吗?”

“自己的孩子,靠人家的钱养啊?”秀峦道:“要我说,这事,就是国长他们两口子,没有尽到当爸妈的责任。当年,咱们给他找的小神仙,人家说了,让他供香碗,他们听吗?当时要是听了人家的话,真的供了香碗,没准刘路的病,早就好了。”

“你这话说的,供香碗,不是个麻烦事啊?”国增继续道:“换做是你,你会供?你愿意天天的烧香,天天的伺候着祖宗排位?”

“为了孩子,我干什么都行,干什么我都愿意。”秀峦道。

见爸妈又相互争论起来了,刘旭的脑袋,跟个拨浪鼓似的,一会看爸,一会看妈,一会听爸说,一会又听妈说。他俩各有理由,各有说辞,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谁又都试图说服谁。

“行了行了。”刘旭连忙打断:“后来呢?我只想知道后来。刘路回到海兴后,住在宾馆后的结局是什么,总不能一直,在宾馆里住着吧?”

“后来,你叔不知道,跟武装部怎么谈的,好像武装部,给了几万块钱。你叔就把刘路,从宾馆里给接回家了。”国增道。

“给了几万啊?”刘旭很是好奇:“费了半天劲,到底跟武装部要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