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 第332章 论文刷屏模式!《格物》编辑部的“秦风专栏”?

第332章 论文刷屏模式!《格物》编辑部的“秦风专栏”?(1 / 2)

燕京大学,物理学院,“秦之队”专属实验室。

如果说前段时间的实验室,氛围是“紧张而有序的攻坚”,那么现在,这里简直就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学术成果打印机”外加“顶级期刊快递中转站”,甚至可以说是“诺贝尔奖批发中心”的雏形。

自从秦风宣布团队进入“科研成果井喷期”,并将之前在常温超导材料的各种潜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如超导储能装置的小型化与高效化、高灵敏度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的设计、超导滤波器在通讯领域的应用等)积累的诸多突破性进展,开始系统性地整理、撰写成学术论文后,整个“秦之队”的画风就彻底变了。实验室的咖啡消耗量直线上升,打印机墨盒的更换频率堪比F1赛车的换胎速度。

“下一篇!《基于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超导薄膜的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器设计与性能研究》,初稿谁负责润色一下英文摘要?记得用词要精准,同时也要……嗯,稍微低调一点,别吓到审稿人。”秦风端着一个印有“格物致知,上下求索”的巨大搪瓷缸子,里面泡着浓得发黑的普洱,语气平静得像是在问“今天中午食堂的红烧肉是甜口还是咸口”。

“我来我来!”负责理论计算的张伟博士,顶着两个堪比国宝熊猫的硕大黑眼圈,却精神亢奋得如同打了三斤鸡血,他猛地举手,差点把鼻梁上的厚底啤酒瓶眼镜给甩飞出去,“秦哥,您这篇论文里提出的那个‘量子隧穿增强型太赫兹吸收与雪崩光电转换耦合模型’,简直是……是神来之笔中的神来之笔!我昨晚熬夜推演了一遍,感觉自己的理论物理三观又被您老人家给按在地上摩擦了一百遍啊一百遍!太精妙了!我保证把摘要写得既能体现您思想的深邃,又不至于让那些凡人审稿专家当场道心破碎!”

“行,那你尽快,注意用词,别太凡尔赛。”秦风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转向负责材料合成与表征的林婉清博士,这位从德国毅然归来的有机化学才女,此刻正对着一台超高分辨率的原子力显微镜,仔细观察着某种新型超导薄膜的表面形貌,神情专注而又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

“林博士,你们小组那篇关于‘常温超导储能器件小型化与能量密度倍增的新路径探索——兼论界面量子电容效应的宏观体现’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了吗?我看了初稿,实验部分非常扎实,数据也堪称完美,但理论解释部分,我觉得还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特别是关于那个‘动态界面电容隧穿增强’在高能量密度储存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最好能给出一个更清晰的物理图像,让那些老外一看就跪下唱《征服》。”

林婉清博士闻言,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美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语气中带着一丝只有顶尖科学家才有的自信与从容:“秦师兄放心!数据已经全部补齐,并且按照您的提示,我们又进行了一轮针对性的优化实验,通过引入您设计的‘三维共轭有机分子锚定技术’,成功将超导储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在原有基础上又提升了15.7%!相关理论解释,我和钱教授正在加班加点地完善,争取今天下午就能把修改稿和补充实验数据一起打包发给您审阅!保证让那些审稿人看得明明白白,跪得心服口服!”

“很好,效率很高。”秦风赞许地点了点头,目光又投向了负责实验操作的李浩和陈静这对“黄金搭档”。

“《‘墨子二号’复合超导线材在纳秒级脉冲强磁场下的动态响应与超高稳定性研究》,这篇的实验数据图表,陈静你再仔细检查一遍,确保所有误差棒的标注、统计分析的显着性水平都准确无误,不要给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审稿人留下任何口实。李浩,你小子把相关的实验视频剪辑一下,尤其是那个弹丸击穿十层钢板的慢动作回放,多来几个特写镜头,做一个酷炫一点的动态演示GIF,附在论文的补充材料里,给那些审稿人一点小小的‘华夏功夫’震撼!”

“放心吧秦哥!保证让他们看得眼珠子都掉出来,膝盖直接焊死在地上!”李浩拍着胸脯,一脸的得意洋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外国审稿专家们目瞪口呆、三观尽碎的精彩表情。他现在最喜欢干的,就是把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无奇”的实验数据,在秦风的“点石成金”之下,变成一篇篇足以让国际同行“高山仰止,五体投地”的顶级“神作”。

至于团队里的两位“老将”——精密仪器专家赵铁柱工程师和凝聚态理论“大拿”钱理群副教授,则分别在“基于新型常温超导谐振腔的超高品质因数滤波器在下一代星地一体化通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和“‘量子围栏’磁通钉扎理论的进一步拓展及其在构建拓扑保护超导量子比特中的实验验证方案”这两个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课题上,带领着各自的小分队,进行着艰苦卓绝却又充满了无限希望的探索。

整个“秦之队”实验室,就像一台加满了“墨子二号”牌超级燃料、拧紧了每一颗螺丝钉的星际战舰引擎,以一种令整个地球学术界都望尘莫及、甚至感到窒息的恐怖速度,疯狂地向前飞驰,不断地喷射出足以照亮人类科技文明前进道路的璀璨“尾焰”——那一篇篇凝聚着无上智慧与辛勤汗水、闪耀着颠覆性创新光芒的学术论文!

这些论文,如同接到了“集结号”的雪片一般,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地洒向了国内外各大顶级学术期刊的编辑部。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国内物理学界的泰山北斗、也是秦风的“老朋友”——《格物》期刊。

《格物》编辑部,主编办公室。

年过花甲、头发已然花白、但精神依旧矍铄的王明仁主编,正端着一杯刚刚泡好的、据说是从武夷山母树大红袍上采下来的“特供”龙井,享受着午后难得的片刻宁静。他最近的心情,简直比三伏天喝了冰镇酸梅汤还要舒爽,因为《格物》期刊的影响因子,在最新一期的JCR报告中,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直接飙升到了一个令所有国内期刊都只能仰望、甚至让《自然》、《科学》这两大国际巨头都感到一丝寒意的恐怖高度!

而这一切辉煌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个如同开了“无限续杯”外挂的年轻天才——秦风!

自从秦风的第一篇关于“墨子一号”常温超导体的开创性论文,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般,在《格物》上发表并引发全球学术界大地震之后,秦风及其领导的“秦之队”,便如同打通了“论文生产的任督二脉”一般,科研成果如同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一篇接一篇地、以一种近乎“丧心病狂”的频率,向《格物》编辑部“倾泻”着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

而且,每一篇,都他娘的是石破天惊!每一篇,都他娘的是国际领先!每一篇,都他娘的足以在相关领域掀起一场惊涛骇浪,让无数同行哭着喊着要“跪求合作”、“拜入秦门”!

“王主编!王主编!天……天大的喜事啊!不不不,是……是天大的‘甜蜜的负担’又来了啊!”

就在王明仁主编眯着眼睛,品味着那价值千金的茶香,畅想着《格物》期刊拳打《自然》、脚踢《科学》,一统全球学术江湖的美好未来时,办公室的门被“砰”的一声猛地撞开,一位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头发乱得像鸟窝、但脸上却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狂喜与崩溃交织的复杂表情的年轻责任编辑,如同被一百头哈士奇追赶的兔子一般,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

“小刘啊,慌慌张张,成何体统?!”王明仁主编眉头微蹙,放下了手中的珍品茶杯,有些不满地说道,“没看到我正在……嗯,思考如何将我们《格物》期刊打造成‘宇宙第一刊’的宏伟蓝图吗?你这一惊一乍的,万一把我的灵感给吓跑了,你担待得起吗?”

“主编!宇宙第一刊的未来!就……就在您眼前啊!”小刘编辑激动得语无伦次,他将手中的一个平板电脑,用一种近乎于“上供圣物”的虔诚姿态,双手捧到王明仁面前,声音都因为过度兴奋而有些发颤和破音,“您……您快看!秦风教授……哦不,是秦风大神!是秦始皇……呸呸,是秦天帝!他又……他又双叒叕给我们投了……五篇稿子!是五篇啊!而且,您瞅瞅这摘要,瞅瞅这实验数据,瞅瞅这理论模型……我滴个亲娘哎!每一篇都……都他娘的是可以直接打包送去斯德哥尔摩领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甚至和平奖(如果他愿意的话)的超级重磅炸弹啊!”

“什么?!五……五篇?!”王明仁主编闻言,只觉得眼前一黑,手中的茶杯“咣当”一声掉在了名贵的地毯上,也顾不上去捡,他一把抢过平板电脑,戴上老花镜,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点开了那个熟悉的、让他又爱又恨的投稿系统后台。

只见投稿列表的最上方,赫然躺着五封来自“燕京大学物理学院秦风”的、散发着“王炸”气息的最新投稿邮件,每一封邮件的标题,都像是一颗颗威力无穷的巡航导弹,精准地轰炸着王明仁主编那颗本已饱经风霜的老心脏!

第一篇:《基于“墨子二号”常温超导量子干涉阵列的超高精度引力波探测技术及其在宇宙早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第二篇:《新型常温超导薄膜材料在构建“人工光合作用”高效能量转换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与机理研究》。

第三篇:《论“量子围栏”钉扎机制下常温超导材料在极低温(K级别)与极强磁场(>100特斯拉)耦合环境中的奇异量子物态探索》。

第四篇:《基于“墨子二号”超导线材的“磁约束等离子体动态整形与约束增强”技术及其在紧凑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ARC)设计中的革命性突破》。

第五篇:《常温超导量子计算芯片的规模化集成与容错编码新范式——兼论“拓扑保护的马约拉纳费米子超导量子比特”的实验实现》。

王明仁主编只是粗略地扫了一眼这五个光是标题就能吓死一头牛的论文题目,以及后面附带的那些充满了各种令人头皮发麻的复杂公式、精美绝伦的实验数据图、以及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理论模型示意图,他那颗本以为已经“见惯了大风大浪,心如止水”的老心脏,便不争气地“咚咚咚咚”如同打桩机一般狂跳起来,血压“噌噌噌”地往上飙,差点就要当场表演一个“原地飞升”!

饶是他主持《格物》编辑部工作数十年,审阅过的顶级稿件没有一万也有八千,自认为早已练就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深厚功力,但像秦风这样,以如此恐怖的“批发”速度、如此惊人的“神级”质量、如此具有“毁灭性”创新力的,接二连三、没完没了地“地毯式轰炸”他们编辑部的,简直是……亘古未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已经不是“井喷”了,这他娘的是“宇宙大爆炸”啊!

“这……这臭小子……他……他究竟还是不是个人类啊?!”王明仁主编喃喃自语,感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那点可怜的物理学常识,又一次被秦风这个“人形外挂”给按在地上,用一百种不同的姿势,反复摩擦,摩擦,再摩擦!“他这脑子,难道是直接用‘墨子二号’超导线材当神经元,然后接了个量子计算机当CPU,再用可控核聚变当能量源的吗?!不然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同不要钱一样,批发这么多足以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逆天成果?!”

“主编,何止是逆天啊!简直是逆天改命,重塑乾坤啊!”小刘编辑在一旁激动地补充道,唾沫星子横飞,“您是没看我们编辑部内部的审稿专家微信群,现在都快炸成一锅八宝粥了!那些平日里一个个眼高于顶、惜字如金的院士大佬、长江学者、杰青大牛们,看到秦大神的稿子,第一反应已经不是‘审稿’了,而是集体‘上香’、‘膜拜’、‘高呼秦神万岁’!他们说,秦大神的论文,根本不需要审,直接闭着眼睛发!而且必须是当期封面!必须是特邀亮点!最好是……最好是咱们《格物》期刊,从今往后,直接改名叫《秦风和他的朋友们之格物致知月度成果汇报》得了!”

“胡闹!简直是胡闹!”王明仁主编虽然心中也是激动得快要心肌梗塞,但表面上还是强行维持着作为一名资深主编的威严与矜持,“学术期刊,还是要讲究最基本的流程和规范的!再好的稿子,也得经过严格的、公正的、国际化的同行评审!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动摇!不过……”

他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抹只有老狐狸才会有的、充满了“一切尽在掌握”的狡黠笑容:“不过,鉴于秦风同学这些成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时效性、以及……嗯,对我们《格物》期刊影响因子和国际声誉的‘战略性意义’,我们可以……嗯,适当优化一下评审流程,开辟一条‘光速绿色通道’,邀请全球相关领域最顶尖的、与秦风同学‘私交甚好’(至少也是神交已久、心向往之)的诺贝尔奖得主级别的大佬们,组成一个‘秦风论文特邀荣誉评审天团’,进行‘72小时不间断闪电式加急友情评审’!务必确保,这些足以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星辰大海的伟大成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华丽的姿态,展现在全球科学界面前!让他们也好好感受一下,来自东方的‘学术降维打击’!”

“是!是!主编英明神武!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小刘编辑连忙如同小鸡啄米般点头哈腰,一连串的马屁如同不要钱一般拍了过去,心中却在暗暗腹诽:“还不是变着法儿地给秦大神开后门嘛!不过……我喜欢!”

“对了,”王明仁主编突然想起一件事,他摸了摸自己那日渐稀疏的头顶,有些心有余悸地问道,“这个月……加上这五篇,我们……我们已经接收了秦风团队多少篇论文了?我怎么感觉,我最近签的录用通知书,作者栏里除了‘秦风’,就没见过几个别的名字了?”

小刘编辑闻言,苦着脸,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开始艰难地统计起来。他一边数,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超导储能一篇,太赫兹探测器一篇,量子比特一篇,可控核聚变一篇,通讯滤波器一篇,自修复材料一篇,还有之前的量子围栏理论,再加上这五篇……我的妈呀!主编,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光是这个月,秦风大神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我们《格物》上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就已经……十三篇了!平均下来,不到三天就一篇啊!而且篇篇都是石破天惊,影响因子预估最低都是50起步,上不封顶那种!”

“十……十三篇?!”王明仁主编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一口老血喷在自己那张价值不菲的红木办公桌上。他捂着胸口,感觉自己的小心脏有点承受不住这种“幸福的暴击”。

“这……这小子……他是要把我们《格物》期刊,当成他家的个人博客来更新了吗?!”王明仁主编欲哭无泪,声音都有些变调了,“照这个速度下去,用不了多久,我们《格物》期刊,就可以直接改名叫《秦风超导宇宙:起源、现在与未来》了!其他学科的论文,估计连个豆腐块的版面都挤不进来了!”

“何止是后花园和个人博客啊,主编!”小刘编辑也忍不住开启了吐槽模式,脸上带着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扭曲表情,“我听隔壁《科学先驱》编辑部的老同学私下里哭诉,说他们现在每天早上打开投稿系统,最怕看到的就是署名为‘Feng Q, Yan京 Uy’的投稿邮件!因为那意味着,他们整个编辑部,又得进入‘72小时不眠不休模式’,全体编辑和审稿专家都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用最快的速度、最严谨的态度,去处理一篇足以让他们期刊的影响因子‘原地爆炸’、同时也会让他们所有人的发际线‘集体后退’的超级大爆款!”

“还有《自然》和《科学》那两家,”小刘编辑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据说他们的主编,最近都开始偷偷学习中文了,还专门高薪聘请了华夏问题专家当顾问,就是为了能第一时间看懂秦大神的论文,生怕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错过了任何一个可能改变世界的伟大发现!甚至有传言说,他们两家已经开始私下里‘竞价’,争抢秦大神下一篇‘非超导领域’的重磅成果的首发权了!”

“哈哈哈!好!好啊!让他们抢!让他们争!”王明仁主编听了这些“江湖传闻”,心中的那点“甜蜜的负担”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扬眉吐气的骄傲与自豪!他猛地一拍桌子,豪气干云地说道:“有秦风这样的‘定海神针’和‘人形自走顶刊论文制造机’在,我们《格物》期刊,还怕什么《自然》?惧什么《科学》?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让他们跟在我们屁股后面吃灰!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华夏无神人’!”

“对了,主编,”小刘编辑突然想起一件事,脸上露出了一个“贱兮兮”的笑容,“我最近在国际物理学界的一个内部论坛上,看到一个小道消息,说……说咱们期刊的几个老对头,比如X国的那家《尖端物理评论》,还有欧洲的那家《应用物理学通讯》,他们私下里都在酸溜溜地发帖抱怨,说咱们《格物》期刊,现在已经快要变成……**‘秦风超导研究成果月度指定发布平台暨全球粉丝后援会官方指定期刊’**了!还说,建议IUPAP给秦风单独设立一个‘秦风奖’,每年就奖励他自己,奖品就是《格物》期刊的全年免费订阅和无限量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