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你心思缜密,实验操作规范,我希望你能继续负责材料的精细合成、微结构表征(如TEM、SEM、AFM等)以及关键超导性能的精密测量(如Tc、Hc、磁化强度等),确保我们获得的每一组数据都真实可靠,无可挑剔。”
“李浩,你小子虽然有时候咋咋呼呼,但动手能力强,脑子也灵活,而且特别能吃苦。我希望你能负责一些探索性的、高风险高回报的实验尝试,例如尝试各种新奇的掺杂元素、探索不同的烧结退火工艺、甚至是一些……嗯,‘脑洞大开’的制备方法。记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失败了没关系,但我们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
陈静和李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与坚定的神色。
“放心吧,秦哥(师兄)!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就这样,秦风三言两语之间,便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分解成了若干个具体、明确、且责任到人的子课题。每一个子课题都充分考虑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和个人兴趣,既保证了任务的高效执行,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精准而高效的任务分配能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暗暗心惊。尤其是新加入的林婉清、赵铁柱和钱理群,他们之前也曾在国内外顶尖的科研团队工作过,但像秦风这样,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能对一个如此复杂的前沿课题,做出如此清晰、深刻、且极具战略眼光的整体规划和任务分解,他们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这已经不仅仅是“科研天赋”可以解释的了,这分明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统帅之才”!
任务分配完毕后,秦风并没有就此罢手。他又宣布了几条“秦之队”的内部工作准则。
“第一,信息共享,高度透明。我们团队内部,所有的实验数据、理论模型、研究进展,都必须做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和公开(当然,对外需要保密的除外)。我不希望出现各自为战、信息壁垒的情况。只有思想的充分碰撞,才能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第二,定期研讨,头脑风暴。从下周开始,我们每周至少要举行两次固定的学术研讨会。一次是‘进展汇报与问题分析会’,大家轮流汇报各自子课题的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的支持。另一次,则是‘自由探索与头脑风暴会’,不设主题,不限形式,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提出任何大胆的、甚至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记住,没有任何一个想法是愚蠢的,只有不愿意思考的大脑才是可悲的。”
“第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鼓励大家在科研中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但是,任何一个假设,都必须经过严谨的理论推导和充分的实验验证,才能最终被采纳。我们追求的是科学的真理,而不是哗众取宠的噱头。”
“第四,高效协作,责任到人。虽然我们分了不同的子课题,但我们是一个整体。当某个小组遇到困难时,其他小组有义务在不影响自身进度的前提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每一个子课题的负责人,都要对自己的任务进度和成果质量负全责。我会定期对各小组的进展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资源分配和人员配置。”
说到这里,秦风的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为了确保我们的研究方向不偏离,进度可控,我还特意从……嗯,从一些‘未来科研管理文献’中,学习并总结了一套‘敏捷迭代式科研项目管理方法论(Agile Iterative Research Project Ma, AIR-PM)’。这套方法论的核心,在于将一个大的科研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的、可快速迭代的‘冲刺周期(Sprt Cycle)’,每个周期结束时,我们都会进行一次全面的‘复盘(Retrospective)’和‘成果演示(Deo)’,然后根据反馈,快速调整下一个周期的计划。这样可以确保我们始终保持灵活,及时纠正偏差,最大限度地降低试错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敏捷迭代?冲刺周期?复盘?”这些听起来就充满了“互联网黑话”气息的新鲜词汇,让在场的这些科学家们都听得是一愣一愣的。他们虽然不太明白这套“AIR-PM”方法论的具体内涵,但听秦风那自信满满的语气,以及那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理论框架,都下意识地觉得——这玩意儿,肯定很牛逼!
而秦风,则在心中暗暗偷笑。这套所谓的“AIR-PM”方法论,其实就是他将“学神黑科技系统”中那些关于“高效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整合”的辅助功能,结合现代科研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番“本土化改造”和“理论包装”后,捣鼓出来的“独门秘籍”。
他当然不会告诉团队成员们,这套方法论的背后,其实有系统那堪比“天网”的超级算力在进行着实时的数据分析、风险预警和路径优化。他只需要在关键时刻,以“灵光一现”或者“导师指点”的方式,将系统的“建议”巧妙地传递给团队,就能确保整个“秦之队”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并且是以最高效的方式,向着目标全速前进。
这就是秦风的“领导艺术”——既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又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系统的“外挂”巧妙地融入到团队的日常科研工作中,实现“人机合一”……啊不,是“人与系统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
一场动员部署会议下来,整个“秦之队”的成员们,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将,还是初出茅庐的新锐,都被秦风那清晰的战略规划、精准的任务分配、以及那套听起来就“不明觉厉”的“AIR-PM”方法论,给彻底折服了。
他们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得不像话的队长,心中除了敬佩,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信任感。
他们相信,跟着这样一位既有逆天科研天赋,又有卓越领导才能的“妖孽级”人物,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本身就是一件……无比刺激,也无比荣耀的事情!
“好了,各位,”秦风合上了手中的笔记本,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作战计划’已经部署完毕,‘粮草弹药’学校也已经给我们备足了。接下来,就看我们‘秦之队’的第一次‘团队协作’,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了!”
“我宣布,“超导之盾:征服强磁场”科研攻关项目,正式启动!”
“让我们一起,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
随着秦风一声令下,这支刚刚诞生的“科学梦之队”,便如同加满了燃料的火箭,带着无与伦比的激情与决心,轰然点火,向着那片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的“强磁场星海”,发起了第一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集体冲锋!
实验室的灯光,从这一天起,几乎就没有在午夜之前熄灭过。
智慧的火花,在激烈的学术讨论中不断碰撞。
创新的思路,在一次次的实验与失败中悄然萌发。
而秦风,这位年轻的“舰长”,则凭借着他那远超时代的科学视野、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以及……悄悄开启的“系统外挂”,稳稳地掌控着这艘“科学探索号”的航向,带领着他的“秦之队”,向着那看似遥不可及的胜利彼岸,全速前进!
一场不眠不休的攻坚战,已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