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全族!供我科举 > 第335章 利益权衡,民心为上

第335章 利益权衡,民心为上(2 / 2)

微微提高了声调,带着引导性的设问:“诸位试想,这无定河水利,工程何等浩大?绝非一朝一夕,也绝非仅靠州衙库银和诸位乡贤的慷慨捐输就能毕其功于一役!

后续还有多少主干支渠需要开挖?多少闸口、渡槽需要建造?待到秋收之后,农闲时节,州衙若要大规模征发民夫徭役,动辄数千之众,若不让这广大百姓先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水利带来的哪怕一丝甜头,一点实实在在的好处……”

刻意停顿,让众人思考,然后道出关键:

“届时,他们心中会作何想?会情愿抛家舍业,顶风冒雪来服这苦役吗?若民心思动,消极怠工,甚至被有心人煽动,滋生事端,这工程还如何进行得下去?诸位前期投入的巨万钱粮,岂不真有可能付诸东流,血本无归?”

这一连串的问题,敲打在每一位士绅的心头。他们习惯了从自身田产角度思考,却很少站在征发民夫的角度去想问题。

此刻被秦思齐点破,细想之下,背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是啊,若无百姓支持,这工程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秦思齐观察着众人神色的变化,知道说动了他们,便换上一副“我们都是自已人,关起门来说话”的坦诚表情,声音也压低了些,带着几分交心的意味:

“秦某此举,看似先惠小民,实则是‘花钱买平安’,‘让小利而得大局’啊!先让绝大多数百姓得到实惠,他们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这项工程,才会在州衙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毫无怨言,甚至踊跃争先!这民心才是工程能否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

话锋一转,再次给予坚定的承诺和描绘美好的前景:

“至于诸位的田亩,诸位前期的巨大贡献,秦某心中有一本明账!记得清清楚楚!谁支持得早,谁出力大,后续的水渠规划,主干渠的走向,分水闸的设置,必然优先考虑,确保诸位的良田能够尽早得到灌溉,绝不让任何一位真心为桑梓出力的乡贤吃亏。”

最后又巧妙地夹杂了一点个人“私心”的坦白,拉近了距离:

“不瞒诸位,秦某初来乍到,也想借此机会,在民间稍稍树立些声望,稳固一下根基。唯有官民一心,上下同欲,我这知州的位置坐得稳,这水利大业,方能排除万难,最终成功!

待到功成之日,水到渠成,诸位拥有的,将不仅是旱涝保收的万顷良田,更是造福一方、名留青史的无上荣光啊!这功德碑上,诸位的名字,必将位列前茅,流芳百世!”

这一番话,堪称恩威并施、情理交融的典范。

既有对现实利害的冷静剖析,民怨可能导致的工程失败。又有对未来利益的清晰承诺和保障,优先灌溉。

还夹杂着个人诉求的真诚坦白,需要刷声望稳固地位。最后更是描绘了名利双收的辉煌前景,良田增值、青史留名。言辞恳切,逻辑严密,姿态放得足够低,又将他们的利益与工程的成败、官府的威信牢牢绑定。

园内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士绅们脸上的不满、猜忌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取而代之的是深思。

是啊!秦大人看得远啊!是我们眼皮子浅了!

更何况,秦大人也保证了,后续绝不会亏待我们!还有那名留青史的机会……

想通了此节,士绅们的脸色顿时由阴转晴,纷纷举杯起身。

周老士绅率先表态,满脸愧色:“大人深谋远虑,顾全大局!是我等愚钝,错怪大人了!”钱员外激动地说道:“大人一心为公,煞费苦心,实在令我等敬佩!这杯酒,我敬大人!”

“没错!我等必定继续全力支持大人!但有所命,绝不推辞!这水利工程,乃我绥德百年大计,绝不能半途而废!”

宴席的气氛瞬间重新变得热烈而和谐,甚至比之前更多了几分真诚与共识。

秦思齐微笑着,从容饮下众人敬来的酒水,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稍稍放松。

这一关,他再次凭借对人心和利益的精准把握,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他成功地化解了潜在的冲突,将这群掌握着地方大量资源的地头蛇,重新安抚、凝聚起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继续为他的治水大业“输血”、出力。

这种在钢丝上跳舞、不断平衡与牵引各方的游戏,未来还会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