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令都兴阿急援西北(2 / 2)

朝中大臣面面相觑,无人敢言。

恭亲王沉吟片刻,无奈奏道:“太后,事已至此,唯有严旨催促,加派粮饷,命沿途州县务必全力保障补给,再令都兴阿戴罪立功,若再迟延,必以军法从事!”

慈禧面色铁青,颔首道:“传旨都兴阿,限一月内务必抵达陕西前线,若再推诿,军法不贷!沿途地方官若有怠慢,一并治罪!”

“另拨银十万两,速解前线,以安军心。”

旨意飞驰西北,都兴阿接旨,顿感如山压力。

他望着帐外疲惫不堪的士兵,心中苦涩难言。

然圣命如刀,悬于头顶,若再拖延,恐难自保。

于是,都兴阿严令各营整肃队伍,昼夜兼程,不计代价加速入陕。

就在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因都兴阿行军迟缓而大发雷霆、殿堂内气氛压抑之际,一匹快马疾驰入京,递上江南急报。

军机处官员拆开奏报,只扫一眼,脸上骤然绽放出难以抑制的狂喜,声音激动地颤抖着高声宣读:

“报——洪逆秀全,已于六月初在金陵城内暴毙!逆首授首,长毛群贼无首矣!”

这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在殿堂内炸开!

先前的阴霾与焦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惊喜与狂热的欢腾。

慈禧太后原本紧锁的眉头豁然舒展,眼中精光大盛,猛地从座位上直起身,急切地追问。

“当真?洪秀全死了?可是确凿无疑?”

恭亲王奕欣更是激动得连连搓手,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抢步上前,从军机大臣手中接过奏报,反复确认后,朗声大笑。

“太后明鉴!千真万确!据曾国藩、曾国荃两路军报,洪秀全因城围粮绝,忧惧成疾,于六月间服毒自尽(或病亡,官方奏报常美化为自尽伏诛)!金陵城内贼众已乱作一团!天佑大清,天佑大清啊!”

殿堂之内,先前还因西北军情而愁云惨淡的军机大臣、六部九卿们,此刻无不喜形于色,交头接耳,压抑已久的喜悦如火山般喷发。

有人高呼:“天降惩罚,逆首伏诛,此乃太后、皇上圣德感天!”

有人振奋道:“洪逆一死,发逆元气大伤,覆灭之日,指日可待!”

更有人联想到西北:“洪逆既除,朝廷便可腾出手来,全力收拾西北残局!都兴阿、雷正绾等部,亦当为之鼓舞!”

慈禧太后紧绷多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如释重负的笑容。

她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压在心头十余年的一座大山。

洪秀全,这个搅动半壁江山、令大清王朝元气大伤的“心腹巨患”,终于死了!

这意味着席卷南方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其核心支柱已然崩塌。

“苍天有眼!”慈禧太后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欣慰。

“此乃列祖列宗庇佑,社稷之福!洪逆既已授首,江南指日可定。”

“传哀家旨意。”

她强压住喜悦,迅速恢复了沉稳:“即刻明发上谕,昭告天下洪逆已除之喜讯,以安民心,以振士气!着曾国藩、曾国荃等部,务必乘此大胜之势,一鼓作气,克复金陵,殄灭余孽,不得有误!凡有功将士,一律从优议叙!”

恭亲王奕欣也迅速冷静下来,补充道:“太后圣明!此外,西北军情亦可因江南大捷而提振。即刻飞报都兴阿、雷正绾等处,令其知悉洪逆已灭,朝廷大局将定,务必振奋精神,戴罪立功,稳住陕甘!”

“此消彼长,陈逆若闻此讯,其气焰亦当为之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