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途中(1 / 2)

回归途中

回归途中五日后,绛州城外的一处密林中,川阳王府的仪仗队正缓缓前行着,随行前后两侧的郎将正维持着警戒状态,时刻准备护卫川阳王的安全。

然被簇拥在中央的华丽车驾上,此刻并没有川阳王挺拔巍峨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纤弱美丽的女郎。

许是怕女郎受颠簸之苦,马车里提前准备好了虎皮绒毯,又摆了些香薰零嘴。

而他们的正主,川阳王,正同郎将们一起,骑着膘肥体壮的突厥马,畅快地行在林间,不见疲态。

李承安早就想痛痛快快地纵马前行了。

他十几岁时就随着父亲在马上征战,是个骁勇善武的悍将,每每出行,若不是必要,几乎不会乘车坐轿,但莱州路远,加上他身份特殊,李承安也只能应了乘车。

如李承安这般武将出身的男儿,成天闷在四方四正的马车中,当真是一件极为憋屈的事,一路上差点将他闷坏了。

现在好了,有长女在,他倒是可以光明正大骑马在外头了。

人畅快了,面上也就挂着笑,李承安勒着缰绳,朝左右问道:“距离下一个驿站还有多远?”

负责此次线路的郎将立即回答道:“回大王,大概有二十多里,今晚怕是赶不过去了。”

大伙看了看天色,早已日落西山,估计再走上一盏茶,天就完全黑透了。

“那便扎帐,先在此处过上一晚。”

李承安一声令下,郎将们都忙活了起来,扎帐的扎帐,生火的生火,纷纷忙成一团。

夕食是一行人在上一个小镇上买来的胡饼和肉干,然后就着烧心的烈酒,一顿下去,对这些将士来说,别提多美了。

但隋珠不是那些郎将,而去她自打离了莱州,更是没什么胃口。

见孙小郎奉了父王的命叩响车壁来唤她用夕食,隋珠还是先前的话术,以没胃口推脱了过去。

隔着马车,隋珠看不见孙小郎的反应,但仍旧能听出,他是顿了一会才踏步离开的。

隋珠以为接下来便安生了,便窝在马车中的软榻上,想着莱州的人,想着寒霁。

外祖父有没有带他回去,他有没有乖乖听话治伤,甚至还会胡思乱想寒霁有没有听见她当时与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然后来想想,她是犯傻了,以寒霁的性子,她走了,一定会将她追到天涯海角吧!

就是不知他何时能来。

想着想着,隋珠便笑了出来,心情都好了几分。

咚咚咚……

也不知过了多久,车壁再次被敲响。

“县主,大王叫你下来用些饭食。”

孙小郎又来了,还是先前用饭的事。

明家的欢笑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川阳王府的肃然之气。

“我不是说我没胃口吗?替我回禀父王一声,我就不去了。”

依旧是推辞的话,隋珠说完便想躺回去,谁料这回孙小郎并没有像之前一样离去,而是含着笑意再度开口道:“知道县主吃不惯这糙饼子和肉干,听闻县主喜欢吃兔肉,大王特地命人去打了一只野兔回来,已经烤得差不多了,就等县主了。”

“还有,大王还有些话想同县主说,是关于明家的……”

尽管是最爱的兔肉,隋珠依然没有打算下去的意思,但她听到了明家,推拒的话便是一顿,慢慢咽了下去,轻声道:“就来。”

听见隋珠应下,孙小郎立即机灵地将马凳摆上,将手臂伸出,准备让县主搭把手下马车。

看着面前伸出的小臂,隋珠想起了与寒霁刚相识的那会,他不会如孙小郎一般含蓄有礼,总是逾礼将她抱下来,害她当时总闹个红脸。

但今非昔比,隋珠眼前只有孙小郎稚嫩敬的面容和周遭一簇一簇的篝火。

搭着孙小郎的小臂下了马车,隋珠仪态端方地行到了李承安跟前,行一拜礼道:“拜见父王。”

神色淡淡,看不出情绪。

本是极热闹的环境,郎将们大口嚼着胡饼,大口吃着肉干,豪气地咽着烈酒,谈笑生也能传出二里地,然自隋珠下来后,所有郎将的嘴就像是被粘住了一般,天地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不时有年轻些的郎将忍不住去偷瞄那美貌丽质的女郎,但会很快被同伴发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阻下。

那可是他们大王的掌上明珠,若是被大王发现了,那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郎将们三五成群,围在一个火堆旁,时不时炙烤着手中的胡饼和肉干,大冬天的,还是热乎的吃着让人畅快。

李承安也是围坐在一个火堆旁,只不过这个火堆那些郎将,只他,加上燕昭两人,现在又多了隋珠和孙小郎。

“坐吧。”

见长女过来,李承安将手中已金黄酥脆烤兔翻了个面,温声道。

打眼看去,父王身侧正有一方被抚的光滑干净的青石,隋珠顺势坐了上去。